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活性炭及其制备技术 | 第10-17页 |
·物理活化法 | 第12-14页 |
·化学活化法 | 第14-15页 |
·催化活化法 | 第15-17页 |
·其他活化法 | 第17页 |
·活化机理 | 第17-22页 |
·水蒸汽活化机理 | 第17-18页 |
·化学活化机理 | 第18-19页 |
·催化活化机理 | 第19-22页 |
·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 第22-24页 |
·载体选择 | 第22-23页 |
·浸渍法 | 第23-24页 |
·共沉淀法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神府煤半焦水蒸汽活化反应特性研究 | 第24页 |
·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神府煤半焦水蒸汽活化反应性控制研究 | 第24页 |
·催化活化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 第24-25页 |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25-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原料 | 第26-28页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浸渍法 | 第28页 |
·共沉淀法 | 第28页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28-29页 |
·水蒸汽活化法 | 第28-29页 |
·催化水蒸汽活化法 | 第29页 |
·活性炭的表征 | 第29-30页 |
·碘吸附值测定 | 第29-30页 |
·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 | 第30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0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30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0页 |
·灰熔融性分析 | 第30页 |
·气体产物分析 | 第30-32页 |
3 神府煤半焦催化活化制活性炭研究 | 第32-45页 |
·神府煤半焦的水蒸汽活化研究 | 第32-35页 |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水蒸汽流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神府煤半焦的催化活化研究 | 第35-39页 |
·金属氧化物催化活化研究 | 第35-36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活化研究 | 第36-37页 |
·催化剂添加方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混合催化剂中各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活性炭的孔结构及其孔径分布研究 | 第39-41页 |
·活性炭的SEM分析 | 第41-42页 |
·催化剂与神府煤半焦所制活性炭灰熔融性的关系 | 第42-43页 |
·活性炭孔结构的催化调控机理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神府煤半焦催化活化气体产物组成分析研究 | 第45-68页 |
·神府半焦水蒸汽活化研究 | 第45-49页 |
·活化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水蒸汽流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神府煤半焦的催化活化研究 | 第49-55页 |
·金属氧化物催化活化研究 | 第49-51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活化研究 | 第51-52页 |
·催化剂添加方式的影响 | 第52-54页 |
·混合催化剂中各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神府煤半焦水蒸汽活化机理 | 第55-56页 |
·神府煤半焦水蒸汽催化活化机理 | 第56-63页 |
·单种金属催化活化机理 | 第56-59页 |
·多种金属催化活化机理 | 第59-63页 |
·神府煤半焦水蒸汽催化活化动力学研究 | 第63-67页 |
·单种金属催化活化动力学 | 第64-66页 |
·复合催化剂催化活化动力学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结论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