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西安新乡村建设的聚落特色挖掘及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导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对象第11-13页
     ·乡村聚落第11-12页
     ·聚落特色第12-13页
     ·规划策略第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研究框架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9页
   ·本章小结第19-21页
2 西安新乡村建设的现状解析第21-39页
   ·发展现状第21-33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21-23页
     ·经济发展现状第23-24页
     ·社会发展现状第24-27页
     ·空间营造现状第27-33页
   ·存在问题第33-36页
     ·个体发展主导,区域整合薄弱第33-34页
     ·物质空间突出,软质内涵滞后第34页
     ·生活空间齐整,生产空间缺失第34-35页
     ·近期绩效明显,长远谋划不足第35页
     ·建设速度较快,安全质量隐患第35页
     ·前期建造强劲,后期经营不善第35-36页
   ·问题根源第36-38页
     ·自然环境广泛制约,生态系统脆弱第36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方式转变第36页
     ·产业发展活力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第36-37页
     ·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创新理念缺失第37页
     ·发展目标难于统一,建设方向模糊第37-38页
     ·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投资结构欠妥第38页
     ·建设管理制度不全,建设秩序混乱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西安新乡村建设的目标导向第39-67页
   ·发展经验借鉴第39-43页
     ·国外先发地区的新乡村建设第39-40页
     ·国内典型地区的新乡村建设第40-42页
     ·国内外新乡村建设的经验启示第42-43页
   ·目标选择视角第43-48页
     ·政府导向的新乡村建设第43-44页
     ·农民视角的新乡村建设第44-46页
     ·学院风格的新乡村建设第46-48页
   ·目标体系构建第48-65页
     ·生态建设目标第49-50页
     ·经济发展目标第50-52页
     ·社会转型目标第52-55页
     ·空间重塑目标第55-59页
     ·景观再现目标第59-63页
     ·民主建设目标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4 西安新乡村建设的特色模式探寻第67-81页
   ·模式选择框架第67-69页
     ·要素分析第67-68页
     ·逻辑框架第68-69页
   ·特色模式选择第69-71页
     ·特色农业带动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69页
     ·旅游服务带动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69页
     ·科技资源带动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69-70页
     ·工业企业带动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70页
     ·城市化——社区改造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70页
     ·受辐——服务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70-71页
     ·迁并——聚集发展型新乡村建设模式第71页
   ·建设路径选择第71-79页
     ·一条主线——城乡等值第71-72页
     ·核心动力——经济共生第72-74页
     ·发展引导——社会趋同第74-77页
     ·空间支撑——交通关联第77-78页
     ·发展保障——多元统一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5 特色模式引导下的空间布局导引第81-111页
   ·空间布局核心理念第81页
   ·聚落空间演进特征第81-83页
     ·无序分布阶段第82页
     ·有序拓展阶段第82页
     ·有序转变阶段第82-83页
   ·整体空间布局第83-94页
     ·组团式布局模式第84-86页
     ·职能分区型布局模式第86-89页
     ·带状布局模式第89-90页
     ·街巷式布局模式第90-93页
     ·众星拱月型布局模式第93-94页
     ·混合式布局模式第94页
   ·公共空间选址营建第94-96页
     ·公共空间选址第94-96页
     ·公共空间营建第96页
   ·邻里空间组织第96-99页
     ·邻里空间组织原则第96-97页
     ·邻里空间缘脉关系第97-98页
     ·邻里空间组织模式第98-99页
   ·布局模式检验第99-110页
     ·周至县虎峰村新乡村建设规划第99-107页
     ·灞桥区北舍村新乡村建设规划第107-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6 西安新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创新第111-115页
   ·目标策略:多维视角目标,不同层次融合第111页
   ·调研策略:驻村体验调查,探析乡规民约第111-112页
   ·生态策略:凸显生态优先,培育整体空间第112页
   ·产业策略:统筹城乡经济,做实特色产业第112-113页
   ·土地策略:明晰宅基分配,集约利用土地第113页
   ·技术策略:发展适用技术,改进乡村建筑第113页
   ·民主策略:倡导参与规划,建设乡村社区第113-114页
   ·保障策略:完善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第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论文主要结论第115-116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16-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5页
表录第125-127页
图录第127-131页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快速城市化下的工业园布局研究--以商丹工业园为例
下一篇:建筑“空间气氛场”之营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