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不同地区来源的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部分生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3页
    1.1 鳜鱼养殖产业的重要性第16页
    1.2 鳜鱼的生物学特征第16-18页
        1.2.1 分类和分布第16页
        1.2.2 形态特征第16-17页
        1.2.3 食性第17-18页
        1.2.4 鳜鱼的生长第18页
    1.3 人工养殖的鳜鱼品种第18页
    1.4 鳜鱼的主要病害第18-19页
    1.5 杂交是集中亲本优势的重要育种手段第19-21页
        1.5.1 鱼类的种间杂交第20页
        1.5.2 鱼类的属间杂交第20-21页
        1.5.3 鱼类属间以上杂交第21页
    1.6 鳜鱼杂交育种研究进展第21-22页
    1.7 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22页
    1.8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形态结构差异性比较第23-33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3-25页
        2.1.1 试验鱼第23页
        2.1.2 检测方法第23-24页
        2.1.3 数据处理第24-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2.2.1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外形与体斑观察第25-26页
        2.2.2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可数性状比较分析第26-27页
        2.2.3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可量性状的比较及多元分析第27-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2.3.1 鳜鱼杂交后代的体斑分布更偏向斑鳜第30-31页
        2.3.2 鳜鱼杂交后代可数性状变化紊乱第31页
        2.3.3 鳜鱼杂交后代的可量性状更偏向母本第31页
        2.3.4 鳜鱼杂交后代的体型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抗氧化及免疫指标比较第33-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1.1 试验鱼与分组第33页
        3.1.2 试验试剂与方法第33-34页
        3.1.3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34页
        3.1.4 生化指标测定第34页
        3.1.5 数据处理第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2.1 试验鱼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第34-37页
        3.2.2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第37-39页
    3.3 讨论第39-40页
        3.3.1 抗氧化指标体现了动物的生存状态第39-40页
        3.3.2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是动物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体现第40页
    3.4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消化酶比较研究第41-47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1-42页
        4.1.1 试验鱼与分组第41页
        4.1.2 试验试剂与仪器第41-42页
        4.1.3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42页
        4.1.4 消化酶指标测定第42页
        4.1.5 数据处理第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4.2.1 蛋白酶活性检测结果第42-43页
        4.2.2 脂肪酶活性检测结果第43-44页
        4.2.3 淀粉酶活性检测结果第44页
    4.3 讨论第44-46页
        4.3.1 四种试验鳜鱼具有相似的食物组成第44-45页
        4.3.2 鳜鱼的人工饲料配制中淀粉可以作为组份之一第45-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第47-5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5.1.1 试验鱼及其养殖第47页
        5.1.2 试验试剂第47-48页
        5.1.3 耗氧率测定第48页
        5.1.4 窒息点测定第48页
        5.1.5 耗氧率计算第4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8-51页
        5.2.1 鳜鱼种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第48-49页
        5.2.2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正交F1代的一龄鱼种耗氧率的昼夜变化第49-50页
        5.2.3 翘嘴鳜与斑鳜自交及杂交子一代的二龄鱼种耗氧率的昼夜变化第50-51页
    5.3 讨论第51-53页
        5.3.1 耗氧率是鱼类代谢强度的体现第51页
        5.3.2 窒息点确定了鱼类耐低氧的极限值第51-52页
        5.3.3 耗氧率的昼夜变化体现了鱼的摄食节律第52-53页
    5.4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杀鱼爱德华氏菌外膜囊泡转运型细菌毒力因子的筛选及初步功能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师承出师人员砺剑工程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