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我国民间借贷概述 | 第8-15页 |
2.1 民间借贷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 第8-12页 |
2.1.1 民间借贷概念 | 第8-10页 |
2.1.2 民间借贷特征 | 第10-11页 |
2.1.3 民间借贷的表现形式 | 第11-12页 |
2.2 民间借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2.2.1 民间借贷的现状 | 第12-14页 |
2.2.2 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第3章 民间借贷效力 | 第15-23页 |
3.1 概述 | 第15-16页 |
3.1.1 民间借贷效力法律规定 | 第15-16页 |
3.1.2 民间借贷效力的法律缺陷 | 第16页 |
3.2 企业间借贷效力 | 第16-23页 |
3.2.1 企业间借贷产生的根源 | 第16-17页 |
3.2.2 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演变 | 第17-19页 |
3.2.3 否认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缺乏法律正当性 | 第19-20页 |
3.2.4 企业间借贷的理论可能性和现实必要性 | 第20-22页 |
3.2.5 企业间借贷合同立法完善 | 第22-23页 |
第4章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 第23-28页 |
4.1 诉讼时效概述 | 第23页 |
4.2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常见的几个问题 | 第23-26页 |
4.2.1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 第23-25页 |
4.2.2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 第25-26页 |
4.2.3 诉讼时效20年期间 | 第26页 |
4.3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 | 第26-28页 |
4.3.1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法律缺陷 | 第26-27页 |
4.3.2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法律完善 | 第27-28页 |
第5章 民间借贷利息 | 第28-36页 |
5.1 复利 | 第28-30页 |
5.1.1 概念及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 第28-29页 |
5.1.2 复利符合合同意思自治原则 | 第29页 |
5.1.3 复利符合经济学原理 | 第29页 |
5.1.4 对复利的限制 | 第29-30页 |
5.2 高利贷 | 第30-36页 |
5.2.1 高利贷概念 | 第30页 |
5.2.2 高利贷存在的原因 | 第30-31页 |
5.2.3 高利贷利率管制历史进程、成因、社会效果及完善 | 第31-36页 |
第6章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 | 第36-40页 |
6.1 民间借贷立法现状 | 第36-37页 |
6.1.1 民间借贷立法的零散性 | 第36页 |
6.1.2 民间借贷立法滞后性 | 第36-37页 |
6.1.3 民间借贷立法不协调性 | 第37页 |
6.2 立法完善 | 第37-40页 |
6.2.1 国际经验 | 第37-38页 |
6.2.2 国内立法建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