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4 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重点和难点 | 第14页 |
1.4.3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6.1 村干部职权 | 第15-16页 |
1.6.2 腐败、村干部腐败 | 第16页 |
1.6.3 村务管理 | 第16页 |
1.6.4 村级财务管理乱象 | 第16-18页 |
第2章 村级财务管理的乱象:以S县村干部腐败案例分析 | 第18-29页 |
2.1 收入不入账 | 第18-19页 |
2.2 收入不及时上缴 | 第19-20页 |
2.3 虚报项目、数目,骗取上级资金 | 第20-21页 |
2.4 伪造他人虚假领条,套取项目资金 | 第21-22页 |
2.5 用假发票冲账,虚列支出 | 第22-23页 |
2.6 使用发票复印件重复报账 | 第23-25页 |
2.7 截留村民收入 | 第25-26页 |
2.8 单独或合谋,挪用公款 | 第26-27页 |
2.9 挂失存折密码 | 第27页 |
2.10 权力寻租,收受贿赂 | 第27-29页 |
第3章 村级财务管理困境乱象的生成原因 | 第29-42页 |
3.1 村民 | 第29-32页 |
3.1.1 传统政治文化造成部分农民缺乏公共意识 | 第29-30页 |
3.1.2 村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成本收益 | 第30-31页 |
3.1.3 信息不公开导致村民资讯缺乏 | 第31-32页 |
3.2 村干部 | 第32-34页 |
3.2.1 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 | 第32-33页 |
3.2.2 村干部正当收入低 | 第33-34页 |
3.2.3 角色冲突困境 | 第34页 |
3.3 乡政府 | 第34-37页 |
3.3.1 乡镇与村委会没有法律上的隶属关系 | 第35页 |
3.3.2 乡镇与村两委事实上的利益同盟关系 | 第35-36页 |
3.3.3 乡镇监督力量不够 | 第36-37页 |
3.4 制度 | 第37-42页 |
3.4.1 村民自治制度 | 第38-39页 |
3.4.2 村财务管理制度 | 第39-40页 |
3.4.3 考核制度 | 第40-41页 |
3.4.4 惩处制度 | 第41-42页 |
第4章 民主化管理:村级财务管理出路 | 第42-50页 |
4.1 培育合格村级财务管理主体 | 第42-45页 |
4.1.1 形成尊重制度的良好氛围 | 第42-43页 |
4.1.2 增强村干部道德人意识 | 第43-44页 |
4.1.3 提高村民公共意识和参政能力 | 第44-45页 |
4.2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 | 第45-50页 |
4.2.1 改革村民会议召集方式 | 第45页 |
4.2.2 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 | 第45-46页 |
4.2.3 建立民主理财制度 | 第46页 |
4.2.4 完善村账乡管制度 | 第46-47页 |
4.2.5 建立村级审计制度 | 第47页 |
4.2.6 落实村务公开制度 | 第47-48页 |
4.2.7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 第48-49页 |
4.2.8 健全责任追究体系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