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

F公司装配线平衡与改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第二章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16-28页
    2.1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础理论第16-21页
        2.1.1 流水生产线理论第16页
        2.1.2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基本理论第16-17页
        2.1.3 流水装配生产线的特点第17-18页
        2.1.4 流水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概念第18-19页
        2.1.5 流水装配生产线的改善原则第19页
        2.1.6 流水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的分类第19-20页
        2.1.7 流水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效果评价第20-21页
    2.2 工业工程中的工作研究第21-24页
        2.2.1 工作研究的基本理论第21-22页
        2.2.2 工作研究的分析技术第22-23页
        2.2.3 工作研究的作用第23-24页
    2.3 工业工程中的方法研究第24-25页
        2.3.1 方法研究的特点和目的第24页
        2.3.2 方法研究的主要分析技术第24-25页
    2.4 工业工程中的时间研究第25-28页
        2.4.1 时间研究的分类第25-26页
        2.4.2 时间研究的步骤第26-28页
第三章 F 公司装配线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8-32页
    3.1 中板镭射制程的工作原理第28-29页
    3.2 中板镭射制程的布局图与流程分析第29-30页
    3.3 中板镭射制程改善前的线平衡分析第30-32页
第四章 基于工作路径的工作站一次改善第32-42页
    4.1 中板镭射制程焊接工作站的改善第32-37页
        4.1.1 机械手工作路径分析第32-33页
        4.1.2 五五法寻找机械手焊接效率低的原因第33页
        4.1.3 TRIZ 法解决矛盾得出改善方向第33-34页
        4.1.4 头脑风暴法得出改善方案第34页
        4.1.5 层次分析法(AHP)评比改善方案第34-37页
    4.2 中板镭射制程装夹&拆夹工作站的改善第37-40页
        4.2.1 置换为滑台机的制程布局图第37-38页
        4.2.2 对置换为滑台机的制程进行人机联合分析第38-40页
    4.3 一次改善后的效果第40-42页
        4.3.1 一次改善后的单模组布局图第40页
        4.3.2 一次改善后的线平衡分析第40-42页
第五章 基于工作分解结构的二次改善第42-48页
    5.1 对一次改善后的镭射制程进行作业拆分第42页
    5.2 装&拆夹工作站各单元的价值评估第42-44页
    5.3 运用 ECRS 简化工作单元第44-46页
    5.4 二次改善后的效果第46-48页
        5.4.1 二次改善后的单模组布局图第46页
        5.4.2 二次改善后的线平衡分析第46-48页
第六章 F 公司装配线的优化效益第48-51页
    6.1 直接效益分析第48-50页
        6.1.1 生产线优化后的人力成本效益分析第48-49页
        6.1.2 生产线的人均单位时间产能分析第49页
        6.1.3 改善后生产线平衡的效益分析第49-50页
    6.2 间接效益分析第50-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集五大”的天津市电力公司同业对标体系研究
下一篇: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