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1. 我国监视居住概述 | 第13-20页 |
·监视居住的立法现状 | 第13-16页 |
·监视居住执行的对象 | 第13-14页 |
·监视居住的提起及决定 | 第14页 |
·被监视居住人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 第14-15页 |
·监视居住的期限和执行 | 第15-16页 |
·对监视居住制度适用的观点 | 第16-20页 |
·监视居住制度应予以保留 | 第16-17页 |
·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改进、完善 | 第17页 |
·主张取消监视居住制度 | 第17-18页 |
·本文观点及论证方法 | 第18-20页 |
2. 国内外类似制度的比较研究 | 第20-25页 |
·我国澳门、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 第21-22页 |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制度的比较 | 第22-25页 |
·取保候审制度价值 | 第22-23页 |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现状 | 第23页 |
·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之异同 | 第23-25页 |
3. 监视居住制度实务分析 | 第25-31页 |
·监视居住的适用情况 | 第25-26页 |
·监视居住的适用类别 | 第26-27页 |
·监视居住是因治理超期羁押后的变通措施 | 第27-28页 |
·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第28页 |
·监视居住措施在实践中落实不理想,迥异于立法原意 | 第28-31页 |
4. 监视居住制度的改革、完善 | 第31-35页 |
·监视居住融入取保候审的价值分析 | 第31-32页 |
·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条件相同,监视居住可以被取代 | 第31页 |
·监视居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无关 | 第31-32页 |
·合并后取保候审制度的完善 | 第32-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