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概述第16-23页
    2.1 被告人认罪辨析第16-18页
    2.2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界定第18-19页
    2.3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4 确立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现实意义第21-23页
第3章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域外考察第23-37页
    3.1 英美法系国家第23-25页
        3.1.1 认罪处刑程序第23-24页
        3.1.2 辩诉交易制度第24-25页
    3.2 大陆法系国家第25-28页
        3.2.1 辩诉交易程序第25-26页
        3.2.2 简易审判程序第26-27页
        3.2.3 快速审判程序第27-28页
        3.2.4 刑事处罚令程序第28页
    3.3 两大法系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制度比较第28-32页
        3.3.1 两大法系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主要特点第28-30页
        3.3.2 两大法系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主要差别第30-32页
    3.4 两大法系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理念分析第32-36页
        3.4.1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产生的理论基础第32-34页
        3.4.2 两大法系对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设计差异的分析第34-36页
    3.5 两大法系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启示第36-37页
第4章 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立法进程与现状分析第37-51页
    4.1 我国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特别程序的产生第37-40页
        4.1.1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特别化的司法尝试第37-38页
        4.1.2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法律确定第38页
        4.1.3 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评析第38-40页
    4.2 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司法实践的回顾第40-45页
        4.2.1 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适用比例第40-42页
        4.2.2 认罪案件的审判组织模式第42页
        4.2.3 认罪案件的审判方式第42-43页
        4.2.4 认罪案件审理过程中律师的参与程度第43-44页
        4.2.5 适用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审理时间第44-45页
        4.2.6 适用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案件审理质量第45页
    4.3 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第45-51页
        4.3.1 被告人程序主体地位保障不足第45-48页
        4.3.2 认罪程序可操作性不强第48-49页
        4.3.3 法官中立性不足第49页
        4.3.4 一审后被告人上诉权缺乏限制第49-51页
第5章 我国被告人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完善构想第51-64页
    5.1 程序观念与基本思路的进一步完善第51-54页
        5.1.1 观念的构筑第51-52页
        5.1.2 模式的选择第52-53页
        5.1.3 思路的梳理第53-54页
    5.2 审理程序的法律构建第54-59页
        5.2.1 设立独立的被告人认罪确认程序第54-57页
        5.2.2 增设轻罪案件快速审理程序第57-58页
        5.2.3 建立刑事处罚令程序第58-59页
        5.2.4 合理限制上诉理由第59页
    5.3 认罪案件审理程序的相关配套制度第59-64页
        5.3.1 完善证据知悉制度第59-61页
        5.3.2 完善指定辩护制度第61-62页
        5.3.3 完善量刑折扣制度第62-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nitedStack云计算系统交互设计
下一篇:鉴定意见可采性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