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1.3.1 系统 | 第9页 |
1.3.2 人口系统 | 第9页 |
1.3.3 资源、环境系统 | 第9-10页 |
1.3.4 因素 | 第10-11页 |
2 文献评述 | 第11-14页 |
2.1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2.2 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3 理论框架、方法和数据 | 第14-19页 |
3.1 理论框架 | 第14-15页 |
3.1.1 人地关系论 | 第14页 |
3.1.2 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能力有限论 | 第14-15页 |
3.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3.2.1 灰色系统方法的原理 | 第15-16页 |
3.2.2 灰色系统方法的比较优势 | 第16页 |
3.3 数据介绍 | 第16-19页 |
4 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模型建立 | 第19-25页 |
4.1 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9-22页 |
4.1.1 国内外指标体系研究情况 | 第19-20页 |
4.1.2 指标选取的一般原则 | 第20-21页 |
4.1.3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21-22页 |
4.2 模型计算步骤 | 第22-25页 |
5 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的灰色关联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25-38页 |
5.1 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25页 |
5.2 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25-26页 |
5.3 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26-34页 |
5.3.1 人口结构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27-32页 |
5.3.2 人口素质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32页 |
5.3.3 人口迁移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32-33页 |
5.3.4 人口规模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联分析 | 第33-34页 |
5.4 资源环境因素与人口系统之间的关联度分析 | 第34-37页 |
5.4.1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人口规模与人口迁移的地域分布差异 | 第35-36页 |
5.4.2 区域资源环境压力影响人口素质和生活满意度 | 第36页 |
5.4.3 资源环境保护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平 | 第36-37页 |
5.5 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灰关联度的时序规律分析 | 第37-38页 |
6 主要结论 | 第38-40页 |
6.1 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间整体关联性较强,相互作用机制明显 | 第38页 |
6.2 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间的作用机制表现出多要素、多角度、多层次 | 第38页 |
6.3 人口结构因素是影响资源环境系统发展的主要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的影响次之 | 第38-39页 |
6.4 人口结构因素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联性呈现阶段性与波动性特征 | 第39-40页 |
7 政策建议 | 第40-42页 |
7.1 倡导有利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消费模式,规范家庭消费行为 | 第40页 |
7.2 合理调控人口规模,降低人口规模对资源环境消耗与污染的基数作用 | 第40页 |
7.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正确引导消费相结合,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与消费水平的升级 | 第40-41页 |
7.4 合理规划城市结构,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化质量水平 | 第41页 |
7.5 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大力倡导国家、社会、家庭共同践行节能减排 | 第41-42页 |
8 创新与不足 | 第42-43页 |
8.1 创新点 | 第42页 |
8.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第42-43页 |
9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