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理论意义 | 第17页 |
2.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8页 |
(一) 高校资源 | 第20-22页 |
1.资源 | 第20-21页 |
2.高校资源 | 第21-22页 |
(二) 教师培训 | 第22-23页 |
(三) 我国高校资源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关系及利用主要内容 | 第23-28页 |
1.我国高校资源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关系 | 第23-24页 |
2.我国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利用主要内容 | 第24-28页 |
二、我国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利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8页 |
(一) 我国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3页 |
1.高校资源的配备不够固定和稳定 | 第28-30页 |
2.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开放度不够 | 第30-31页 |
3.高校资源配备标准不明确 | 第31-32页 |
4.高校培训工作未能规范化 | 第32-33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1.高校培训工作缺乏制度规范 | 第33页 |
2.培训相关人员观念存在偏误 | 第33-34页 |
3.培训相关人员沟通匮乏 | 第34-36页 |
4.高校与中小学联系较少 | 第36-38页 |
三、国外高校资源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利用的经验借鉴 | 第38-44页 |
(一) 完备的政策和法律的保障 | 第38-39页 |
(二) 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 | 第39-40页 |
(三) 教师培训大学化 | 第40-41页 |
(四) 系统的培训保障机制 | 第41-42页 |
1.教师职前培养的良好素质基础 | 第41页 |
2.教师资格证制度 | 第41-42页 |
3.社会多方力量的集结 | 第42页 |
(五) 大学与中小学相互合作 | 第42-44页 |
四、我国高校资源在教师培训中合理利用的应对策略 | 第44-52页 |
(一) 建立有力度的政策保障和规范培训细则标准 | 第44-45页 |
1.政策法制化 | 第44-45页 |
2.培训细则标准化 | 第45页 |
(二)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45-48页 |
1.实施训前调研 | 第46-47页 |
2.规范管理人员、授课教师和受训教师的沟通 | 第47页 |
3.鼓励授课教师交流 | 第47-48页 |
4.加强高校与高校的交流 | 第48页 |
(三) 形成高校与中小学的交互合作 | 第48-50页 |
(四) 与校本培训等形式相互结合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