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1-12页 |
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3. 论文的框架 | 第12页 |
(三) 本文可能的贡献 | 第12-14页 |
二、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和测算方法分析 | 第14-28页 |
(一)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4页 |
2. 资源禀赋理论 | 第14-15页 |
3. 区位理论 | 第15页 |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 国内农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3 相关农业竞争力文献综述述评 | 第18页 |
(三)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18-28页 |
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8-21页 |
2. 系统聚类分析法 | 第21-25页 |
3. 基于DEA/GRA模型的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25-28页 |
三、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28-37页 |
(一)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 | 第28-30页 |
1. 区域 | 第28页 |
2. 农业竞争力 | 第28-29页 |
3. 区域农业竞争力 | 第29-30页 |
(二)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1. 自然资源 | 第30页 |
2. 生态环境 | 第30-31页 |
3. 农业的生产技术及基础设施 | 第31页 |
4. 劳动者的素质与政府的支持 | 第31-32页 |
(三)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 第32-37页 |
1. 杭嘉湖水网平原—粮、桑、渔、油、畜区 | 第32-33页 |
2. 钱塘江下游和杭州湾两岸沿江、滨海平原—棉、麻区 | 第33页 |
3. 宁绍河网平原—粮、油、畜、渔区 | 第33-34页 |
4. 温黄平原—粮、桔、畜区 | 第34页 |
5. 金、衢低丘盆地—粮、畜、林、茶区 | 第34页 |
6. 浙西丘陵低山—林、茶、粮区 | 第34-35页 |
7. 浙东丘陵盆地—茶、粮、林、畜区 | 第35页 |
8. 浙南山地—林、茶、粮、畜区 | 第35-36页 |
9. 沿海岛屿海洋—渔、盐区 | 第36-37页 |
四、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测算 | 第37-49页 |
(一)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37-41页 |
1.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2.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设置方法 | 第38-39页 |
3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二)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原始数据 | 第41-42页 |
(三)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测算 | 第42-48页 |
(四)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测算结果输出 | 第48-49页 |
五、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各单项竞争力分析 | 第49-61页 |
(一) 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构成部分比较 | 第49-50页 |
1.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分类 | 第49页 |
2. 区域农业竞争力分类的评价 | 第49-50页 |
(二) 对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各单项竞争力比较 | 第50-59页 |
1. 运用PCA对各市的生产能力进行排名 | 第50-52页 |
2. 对市场竞争力的分析 | 第52-53页 |
3. 对资本竞争力的分析 | 第53-54页 |
4. 对于技术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54-55页 |
5. 运用PCA对基础竞争力进行排名 | 第55-59页 |
6. 运用PCA对竞争生态环境竞争力进行排名 | 第59页 |
(三) 浙江省各地级市区域农业竞争力各部分定位 | 第59-61页 |
六、提升浙江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一) 依据自然资源特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第61页 |
(二) 加强农业的基础化建设,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率 | 第61-62页 |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形成品牌产业链 | 第62-63页 |
(四) 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的高新技术创新能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