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视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21页
    (一)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二) 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4页
    (三)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综述第14-20页
    (四)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20-21页
一、落入“陷阱”:中国面临的潜在挑战第21-29页
    (一) 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表现第21-26页
        1. 经济风险第21-23页
        2. 社会风险第23-24页
        3. 文化风险第24-25页
        4. 其他风险第25-26页
    (二) 我国存在“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现实根源第26-29页
二、应对“陷阱”: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及教训第29-34页
    (一) 拉美和马来西亚的失败教训第29-31页
    (二) 日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第31-34页
三、审视“陷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意义第34-43页
    (一) 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启示第34-38页
        1. 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第34-35页
        2. 注重社会公平第35-36页
        3. 突出人的价值第36-37页
        4.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7-38页
    (二)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第38-43页
        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特色理论优势第38-40页
        2. 科学发展观具有现实针对性第40-43页
四、规避“陷阱”: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战略选择第43-53页
    (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第43-45页
    (二) 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根本途径第45-49页
        1. 积极推动经济增长第46页
        2. 调整收入分配第46-47页
        3. 发展绿色经济第47页
        4. 保障和改善民生第47-49页
    (三) 以培育新的动力机制为重要支撑第49-53页
        1. 宏观层面:规范政府行为,深化体制改革第49-51页
        2. 微观层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形成转型的基本动力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浙江省农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
下一篇: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分析--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