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论文

唐代“李峤杂咏”的启蒙思想及对教育的启示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12页
    (一) 研究的缘由和意义第7-9页
        1. 研究缘由第7-8页
        2.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页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1. “李峤杂咏”第9-10页
        2. 启蒙思想第10页
        3. 训蒙诗第10页
    (四)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第10页
    (五) 主要的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李峤及其“李峤杂咏”第12-16页
    1.1 李峤生平第12页
    1.2 李峤“情以物感”的文学主张第12-13页
    1.3 历史车轮下的“李峤杂咏”第13-16页
第二章 “李峤杂咏”的内容、结构和传播方式第16-20页
    2.1 “李峤杂咏”的内容体系第16-17页
    2.2 “李峤杂咏”的结构特点第17-18页
    2.3 “李峤杂咏”的传播方式第18-20页
第三章 “李峤杂咏”的启蒙思想及其实践第20-34页
    3.1 “李峤杂咏”工整的对仗第20-21页
    3.2 “李峤杂咏”精致的意象第21-24页
    3.3 “李峤杂咏”中丰富的典故第24-26页
    3.4 “李峤杂咏”诗谜式的咏物方式第26-27页
    3.5 “李峤杂咏”中的同构规律第27-29页
    3.6 “李峤杂咏”以五律表现出来的类书性质第29-30页
    3.7 “李峤杂咏”创作的程式化特点第30-34页
第四章 蒙学视域下的“李峤杂咏”及其当代启示第34-43页
    4.1 “李峤杂咏”开启了训蒙诗之创作先河,开创了唐代蒙学发展的新领域第34-35页
    4.2 “李峤杂咏”提供童蒙教学练笔的模本,开创了格式化的诗歌创作阶段第35-37页
    4.3 “李峤杂咏”普及了五律咏物,实现了孩童对经典的多样认知与阐释第37-39页
    4.4 “李峤杂咏”对今天儿童启蒙的人文借鉴第39-43页
结论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约束的可重构片上系统软硬件划分算法研究
下一篇:保险中醉驾赔付责任实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