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提高有机磷利用效率的机理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2.1 前言第10-11页
        1.2.2 AM真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1-15页
        1.2.3 土壤微生物对AM真菌的影响第15-16页
        1.2.4 从合作的角度理解AM真菌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第16-17页
        1.2.5 AM真菌与土壤微生物形态与生理功能的互补影响植物获取资源第17页
    1.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2.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2.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三章 菌丝室接种解磷细菌对土壤有机磷矿化和植物吸收的影响第21-30页
    3.1 前言第2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3.2.1 材料第21-22页
        3.2.2 试验设计第22-23页
        3.2.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23-24页
        3.2.4 数据分析第2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3.3.1 接种解磷细菌对AM真菌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的影响第24-26页
        3.3.2 接种解磷细菌对菌丝室土壤磷酸酶活性和磷含量的影响第26-27页
        3.3.3 接种解磷细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27页
        3.3.4 接种解磷细菌对玉米磷浓度和磷含量的影响第27-28页
    3.4 讨论第28-29页
    3.5 小结第29-30页
第四章 AM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对土壤有机磷活化的影响第30-42页
    4.1 引言第3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4.2.1 生物材料和土壤第30-32页
        4.2.2 试验装置第32页
        4.2.3 试验设计第32-33页
        4.2.4 试验实施第33页
        4.2.5 样品收获及分析第33页
        4.2.6 数据统计分析第33-34页
    4.3 试验结果第34-39页
        4.3.1 方差分析结果第34页
        4.3.2 地上部磷含量第34-35页
        4.3.3 土壤微生物量磷及植酸磷浓度第35-36页
        4.3.4 土壤酸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第36-37页
        4.3.5 菌根侵染率和菌丝密度第37-39页
        4.3.6 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植酸磷浓度、植酸磷浓度与微生物量磷及植株磷含量相关性分析第39页
    4.4 讨论第39-41页
        4.4.1 AM真菌-解磷细菌互作提高土壤植酸磷活化第39-40页
        4.4.2 AM真菌与解磷细菌互作第40页
        4.4.3 土壤有效磷水平可以调控AM真菌与解磷细菌生物互作第40页
        4.4.4 影响菌根吸磷途径的生物因子第40-41页
    4.5 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AM真菌对解磷细菌生长和解磷功能的影响第42-55页
    5.1 引言第4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2-47页
        5.2.1 生物材料和培养基第42-43页
        5.2.2 试验设计、实施及收获第43-47页
        5.2.3 数据统计分析第47页
    5.3 试验结果第47-52页
        5.3.1 试验一结果第47-50页
        5.3.2 试验二结果第50-52页
        5.3.3 试验三结果第52页
    5.4 讨论第52-54页
        5.4.1 无菌培养条件下AM真菌对解磷细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5.4.2 AM真菌菌丝分泌物对解磷细菌生长的刺激作用第53页
        5.4.3 细菌对AM真菌磷转运蛋白基因GiPT表达的影响第53-54页
    5.5 小结第54-55页
第六章 AM真菌对解磷细菌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5-73页
    6.1 引言第55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55-60页
        6.2.1 生物材料和培养基第55-57页
        6.2.2 试验设计及实施第57-59页
        6.2.3 数据统计分析第59-60页
    6.3 试验结果第60-70页
        6.3.1 试验一结果第60-67页
        6.3.2 试验二结果第67-68页
        6.3.3 试验三结果第68-70页
    6.4 讨论第70-71页
        6.4.1 解磷细菌对菌丝分泌物中糖的利用第70页
        6.4.2 菌丝分泌物中果糖刺激解磷细菌磷酸酶蛋白基因表达第70-71页
        6.4.3 菌丝分泌物对细菌代谢和分裂过程的影响第71页
        6.4.4 AM真菌增强解磷细菌活化有机磷的能力第71页
    6.5 小结第71-73页
第七章 利用植物-AM真菌无菌培养体系研究AM真菌和解磷细菌的相互作用第73-84页
    7.1 引言第73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73-78页
        7.2.1 生物材料和培养基第73-74页
        7.2.2 试验设计及实施第74-78页
        7.2.3 数据统计分析第78页
    7.3 试验结果第78-82页
        7.3.1 培养基中无机磷浓度第78页
        7.3.2 培养基中酸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第78-79页
        7.3.3 AM真菌根外菌丝磷转运蛋白和polyP合成酶基因表达第79页
        7.3.4 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第79-80页
        7.3.5 磷酸酶蛋白基因表达第80-81页
        7.3.6 三羧酸循环关键基因、细菌分裂基因和分泌系统基因表达第81-82页
    7.4 讨论第82-83页
        7.4.1 植物体系和毛根体系下菌丝分泌物对解磷细菌影响的异同第82页
        7.4.2 解磷细菌对AM真菌菌丝磷吸收相关过程的影响第82页
        7.4.3 AM真菌对解磷细菌代谢过程的影响第82-83页
    7.5 小结第83-84页
第八章 本研究创新点、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第84-91页
    8.1 本研究创新点第84页
    8.2 综合讨论第84-89页
        8.2.1 本研究对AM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第85-86页
        8.2.2 研究AM真菌与其它土壤微生物互作三种体系的比较第86-87页
        8.2.3 AM真菌活化有机磷的机理第87页
        8.2.4 AM真菌菌丝分泌物的成分组成第87-88页
        8.2.5 从碳-磷交换的角度理解AM真菌和土壤微生物关系第88页
        8.2.6 在农业生产中调控利用AM真菌的可能途径第88-89页
        8.2.7 将来研究应深化的问题第89页
    8.3 主要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1页
附件1 正文中引用的图表第101-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作者简介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斑木虱科与扁木虱科的分类学研究
下一篇:中国吉林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植物化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