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安全与事故论文

隧道内受限火羽流行为特征及竖井自然排烟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隧道火灾事故第13-16页
    1.2 隧道通风排烟方式第16-17页
    1.3 前人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7页
第2章 隧道火灾的模型实验设计第27-39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隧道实验台设计第27-30页
        2.2.1 Froude模型第27-28页
        2.2.2 隧道模型实验台第28-30页
    2.3 测量与采集系统第30-33页
        2.3.1 模拟火源第30-31页
        2.3.2 温度和速度测量第31-32页
        2.3.3 视频采集与图像处理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本章符号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第3章 火源横向位置对弱羽流驱动顶棚射流最高温度及火焰特征的影响第39-7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实验设计第39-41页
    3.3 火焰高度与空气卷吸系数第41-49页
        3.3.1 理论分析第41-44页
        3.3.2 火焰高度第44-47页
        3.3.3 羽流卷吸系数第47-49页
    3.4 火焰高度对顶棚下方最高温度的影响第49-58页
        3.4.1 顶棚下方最高温升第49-50页
        3.4.2 顶棚下方最高温升的预测关系式第50-53页
        3.4.3 与前人实验结果的对比第53-58页
    3.5 热烟气层对顶棚下方最高温度的影响第58-68页
        3.5.1 等效虚点源第58-61页
        3.5.2 虚点源高度的预测关系式第61-66页
        3.5.3 与前人实验结果的对比第66-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本章符号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第4章 侧壁对强羽流驱动顶棚射流火焰蔓延长度及温度分布的影响第77-103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项棚火焰形状与顶棚射流火焰长度第78-86页
        4.2.1 实验介绍第78页
        4.2.2 不同受限程度下的火焰形状第78-82页
        4.2.3 火焰蔓延长度的预测公式第82-86页
    4.3 顶棚射流火焰温度分布第86-97页
        4.3.1 实验介绍第86-87页
        4.3.2 顶棚下方撞击区域温升关系式第87-92页
        4.3.3 顶棚下方横向和纵向温度分布第92-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本章符号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第5章 城市公路隧道竖井自然排烟的机理研究第103-135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烟气层吸穿和边界层分离现象第104-117页
        5.2.1 实验现象第104-113页
        5.2.2 竖井排烟的临界Ri’数判据第113-117页
    5.3 竖井高度对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第117-129页
        5.3.1 竖井排烟过程分析第117-118页
        5.3.2 火灾场景设计第118-120页
        5.3.3 临界吸穿高度第120-123页
        5.3.4 自然排烟效果对比分析第123-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本章符号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5页
第6章 结论第135-139页
    6.1 本文结论第135-137页
    6.2 创新点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的长效互动研究:利益均衡场域
下一篇:常温PTC热控材料及其热控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