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V2V通信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2页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4-21页 |
2.1 TransModeler | 第14-17页 |
2.1.1 TransModeler简介 | 第14页 |
2.1.2 内部数据结构 | 第14-16页 |
2.1.3 事件和回调机制 | 第16-17页 |
2.2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模型 | 第17-20页 |
2.2.1 无线信道物理传播模型 | 第17-19页 |
2.2.2 消息协议栈工作机制简介 | 第19-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 第21-39页 |
3.1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系统概述 | 第21-22页 |
3.2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系统工作场景 | 第22-23页 |
3.3 车联网对象仿真模块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3.3.1 对象仿真与维护 | 第24页 |
3.3.2 对象控制管理 | 第24-25页 |
3.3.3 事件处理需求 | 第25页 |
3.4 车联网通信仿真模块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25-29页 |
3.4.1 车辆消息发送 | 第27-28页 |
3.4.2 消息投递 | 第28-29页 |
3.4.3 车辆消息接收与处理 | 第29页 |
3.5 总体设计 | 第29-38页 |
3.5.1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系统总体结构 | 第29-33页 |
3.5.2 车辆通信仿真关键流程 | 第33-36页 |
3.5.3 车辆通信接口设计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9-63页 |
4.1 车联网V2V通信仿真系统详细设计 | 第39-42页 |
4.1.1 TransModeler模块 | 第40页 |
4.1.2 对象仿真模块 | 第40-42页 |
4.1.3 通信仿真模块 | 第42页 |
4.1.4 用户控制界面 | 第42页 |
4.2 对象仿真模块实现 | 第42-50页 |
4.2.1 通信对象类 | 第42-46页 |
4.2.2 仿真事件触发类 | 第46-48页 |
4.2.3 对象管理类 | 第48-50页 |
4.3 通信仿真模块实现 | 第50-56页 |
4.3.1 通信事件管理类 | 第50-53页 |
4.3.2 消息收发控制类 | 第53-54页 |
4.3.3 消息中继控制类 | 第54-56页 |
4.4 通信仿真模块方法关键流程 | 第56-62页 |
4.4.1 周期事件处理 | 第56-59页 |
4.4.2 消息生成流程 | 第59-60页 |
4.4.3 消息传输流程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 | 第63-83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3-64页 |
5.1.1 硬件环境 | 第63-64页 |
5.1.2 软件环境 | 第64页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4-79页 |
5.2.1 测试用例总表 | 第64-65页 |
5.2.2 系统初始化功能 | 第65-68页 |
5.2.3 车辆通信功能 | 第68-72页 |
5.2.4 车辆控制功能 | 第72-76页 |
5.2.5 车辆通信控制功能 | 第76-78页 |
5.2.6 信息收集、统计功能 | 第78-79页 |
5.3 实验应用案例 | 第79-82页 |
5.4 测试总结及分析 | 第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3-84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