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0-1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1、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3、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9-24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1、乡镇公务人员的概念 | 第19页 |
2、任职回避的概念 | 第19-20页 |
3、需要任职回避的情况 | 第20-21页 |
4、任职回避的种类 | 第21-22页 |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24页 |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念 | 第22页 |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原则 | 第22-24页 |
三、葫芦岛市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问题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一) 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问题调查 | 第24-31页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25页 |
2、样本选择 | 第25页 |
3、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5-31页 |
(二) 葫芦岛市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1、乡镇公务人员对任职回避的认识不到位 | 第31页 |
2、任职回避过程中存在执行偏差 | 第31-32页 |
3、部分乡镇对任职回避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32页 |
4、乡镇公务人员对任职回避的满意度不高 | 第32-33页 |
四、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一) 乡镇公务人员对任职回避的自我认识能力弱 | 第33-34页 |
1、信息的获取有局限性 | 第33页 |
2、乡镇公务人员自身对任职回避认识不清晰 | 第33-34页 |
(二) 民众选举与地域回避的相互制约 | 第34-35页 |
1、对地域回避的支持 | 第34页 |
2、对民众选举的支持 | 第34页 |
3、博弈现状 | 第34-35页 |
(三) 政府在落实任职回避的过程中监管不力 | 第35-36页 |
1、任职回避发展中政府主观定位冲突 | 第35页 |
2、任职回避的发展存在部分机会主义行为 | 第35页 |
3、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 | 第35-36页 |
(四) 缺乏与任职回避相配套的保障机制 | 第36-38页 |
1、没有健全的生活保障机制 | 第36页 |
2、没有合理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6-38页 |
五、解决我国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问题的有效途径 | 第38-47页 |
(一) 提升乡镇公务人员对任职回避的认知 | 第38-39页 |
1、提高乡镇公务人员整体素质 | 第38页 |
2、加大对任职回避的宣传 | 第38页 |
3、公开任职回避的相关信息 | 第38-39页 |
(二) 构建选举制与地域回避的合理体制 | 第39-40页 |
1、选举制与地域回避的关系 | 第39-40页 |
2、合理的设置乡镇公务人员地域回避范围 | 第40页 |
(三) 加强政府对任职回避的监管力度 | 第40-42页 |
1 、完善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2、将离岗离职纳入到任职回避制度当中 | 第41页 |
3、扩大所需要回避社会关系 | 第41-42页 |
(四) 健全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的保障机制 | 第42-47页 |
1、完善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保障机制 | 第42-44页 |
2、完善乡镇公务人员任职回避权利救济机制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