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 大学生志愿者 | 第14-15页 |
2. 社会事务治理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作用 | 第17-23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和途径 | 第17-18页 |
1. 引领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 | 第17页 |
2. 引领青年学生实现青年“中国梦”,增强社会责任感 | 第17-18页 |
3. 引领青年专业成才,增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第18页 |
(二)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是地方本科院校服务社会的体现 | 第18-21页 |
1. 促进城市文明 | 第18-20页 |
2. 影响带动其他公民 | 第20-21页 |
(三)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教育的体现 | 第21-23页 |
1. 高校志愿者活动建设,有利于将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 第22页 |
2. 高校志愿者活动带领大学生感知社会实情 | 第22-23页 |
三、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 第23-41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治理的现状 | 第23-28页 |
1. 志愿者资源相对充裕,服务质量相对较高 | 第23-25页 |
2. 志愿者能力有所提升,服务质量有保证 | 第25-26页 |
3. 对于志愿者的认识有所提升 | 第26-27页 |
4. 活动地方特色逐渐突显 | 第27-28页 |
5. 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 第28页 |
(二)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1. 渠道机会少 | 第28-29页 |
2. 规模效应小 | 第29-32页 |
3. 服务范围小 | 第32页 |
(三)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事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41页 |
1. 个人层面 | 第32-35页 |
2. 学校层面 | 第35-37页 |
3. 社会层面 | 第37-39页 |
4. 政府层面 | 第39-41页 |
四、完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参与社会事务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一) 大学生志愿者层面 | 第41-42页 |
1.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支持学生志愿服务 | 第41页 |
2. 加强专业指导、配备指导教师,注重培养组织管理者的素质 | 第41-42页 |
(二) 学校层面 | 第42-44页 |
1. 完善相关评价奖励机制 | 第42页 |
2. 争取资源资金 | 第42-43页 |
3. 加强品牌项目的引领示范 | 第43-44页 |
4. 设立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 | 第44页 |
(三) 社会层面 | 第44-46页 |
1. 营造良好志愿者氛围 | 第44-45页 |
2.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 第45页 |
3.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 | 第45-46页 |
(四) 政府层面 | 第46-48页 |
1. 加强政策引导 | 第46页 |
2.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3. 强化经费保障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