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纵向框剪—横向剪力墙结构住宅中适用性探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言 | 第8-14页 |
1.1 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3 研究课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1 文献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2.2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拟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1.3.2 技术方法 | 第12-13页 |
1.3.3 预期的成果 | 第13-14页 |
第2章 弹性分析计算对比 | 第14-32页 |
2.1 结构设计参数 | 第14-16页 |
2.1.1 材料设计参数 | 第14-15页 |
2.1.2 荷载作用与设计要求 | 第15-16页 |
2.1.3 结构控制参数 | 第16页 |
2.2 结构分析及结果 | 第16-32页 |
2.2.1 六层高度结构体系比较 | 第17-21页 |
2.2.2 十二层高度结构体系比较 | 第21-25页 |
2.2.3 高度二十四层结构体系比较 | 第25-32页 |
第3章 楼板刚度对结构抗侧力的影响 | 第32-42页 |
3.1 SATWE模块对楼板的定义 | 第32页 |
3.2 楼板影响分析 | 第32-41页 |
3.2.1 六层高度结构体系比较 | 第32-34页 |
3.2.2 十二层高度结构体系比较 | 第34-37页 |
3.2.3 二十四层高度结构体系比较 | 第37-41页 |
3.3 分析总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2-58页 |
4.1 推覆分析 | 第42-44页 |
4.1.1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目的 | 第42页 |
4.1.2 计算程序以及结构分析模型 | 第42-44页 |
4.2 六层高度结构推覆分析 | 第44-48页 |
4.2.1 结构性能曲线 | 第44-47页 |
4.2.2 楼层剪力与位移 | 第47页 |
4.2.3 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 | 第47-48页 |
4.3 十二层高度结构推覆分析 | 第48-52页 |
4.3.1 结构性能曲线 | 第48-51页 |
4.3.2 楼层剪力与位移 | 第51页 |
4.3.3 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 | 第51-52页 |
4.4 二十四层高度结构推覆分析 | 第52-58页 |
4.4.1 结构性能曲线 | 第52-55页 |
4.4.2 楼层剪力与位移 | 第55页 |
4.4.3 45度方向补充计算 | 第55-56页 |
4.4.4 塑性铰的形成和发展 | 第56-5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8-59页 |
5.1 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58页 |
5.2 结论与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