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山岭隧道结构服役性能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隧道服役性能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现场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第11-12页
        1.2.2 相关规范与手册第12页
        1.2.3 数学模型评价方法第12-13页
        1.2.4 力学模型评价方法第13页
        1.2.5 可靠度理论方法第13-14页
    1.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14-1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龙门隧道结构病害调查第18-39页
    2.1 工程概况第18-19页
    2.2 病害检测概况第19-20页
        2.2.1 病害检测的目的第19页
        2.2.2 病害检测和评价的内容第19页
        2.2.3 病害检测工作历程及工作量第19-20页
    2.3 衬砌内部轮廓检测第20-23页
        2.3.1 检测方案第20页
        2.3.2 检测结果第20-22页
        2.3.3 结果分析第22-23页
    2.4 隧道水害现场调查第23-28页
        2.4.1 检测方案第23-24页
        2.4.2 检测结果第24-27页
        2.4.3 结果分析第27-28页
    2.5 衬砌强度、弹性模量检测第28-32页
        2.5.1 检测方案第28-30页
        2.5.2 检测结果第30-31页
        2.5.3 结果分析第31-32页
    2.6 衬砌厚度及背后空洞检测第32-37页
        2.6.1 检测方案第32-33页
        2.6.2 检测结果第33-36页
        2.6.3 结果分析第36-37页
    2.7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基于隧道养护规范的结构服役性能评价第39-47页
    3.1 隧道养护规范的判定方法第39-45页
        3.1.1 外荷载作用引起的变异的判定第40-42页
        3.1.2 材质劣化引起的变异的判定基准第42-43页
        3.1.3 渗漏水引起的变异的判定基准第43-45页
    3.2 龙门隧道结构病害分级第45-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构服役性能评估第47-63页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7-49页
        4.1.1 概述第47-48页
        4.1.2 建模步骤第48-49页
    4.2 AHP权重分配第49-51页
        4.2.1 概述第49-50页
        4.2.2 建模步骤第50-51页
    4.3 龙门隧道服役性能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1-62页
        4.3.1 建立因素集第51-54页
        4.3.2 建立评价集第54页
        4.3.3 建立评价矩阵第54-56页
        4.3.4 确定权向量第56-59页
        4.3.5 进行模糊合成第59-61页
        4.3.6 结果评价第61-62页
    4.4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基于可靠度方法的结构服役性能评价第63-93页
    5.1 FLAC3D简介第63-65页
        5.1.1 概述第63-64页
        5.1.2 求解流程第64-65页
    5.2 可靠度原理第65-67页
    5.3 可靠度分析方法第67-75页
        5.3.1 中心点法第67-68页
        5.3.2 设计验算点法第68-71页
        5.3.3 JC法第71-72页
        5.3.4 响应面法第72-74页
        5.3.5 PNET法第74-75页
    5.4 龙门隧道建成期数值模型及其分析第75-80页
        5.4.1 力学模型第75-77页
        5.4.2 渗流模型第77-80页
    5.5 龙门隧道运营期服役性能可靠度分析第80-91页
        5.5.1 力学模型第80-85页
        5.5.2 渗流模型第85-89页
        5.5.3 龙门隧道各围岩段可靠度分析第89-91页
        5.5.4 整座隧道可靠度分析第91页
    5.6 小结第91-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结论第93-94页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整体桥扩孔隔震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下一篇:斜拉桥肋板式组合梁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