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实践背景 | 第8-1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1 技术多元化 | 第13-15页 |
1.3.2 持续创新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31页 |
2.1 技术多元化 | 第18-23页 |
2.1.1 技术多元化的概念及内涵 | 第18-19页 |
2.1.2 技术多元化的动机 | 第19-20页 |
2.1.3 技术多元化的类型 | 第20-22页 |
2.1.4 技术多元化的实证研究 | 第22-23页 |
2.2 持续创新 | 第23-29页 |
2.2.1 创新的两种模式 | 第23-24页 |
2.2.2 持续创新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2.3 持续创新的前因探索 | 第25-26页 |
2.2.4 持续创新的实证研究 | 第26-29页 |
2.3 技术多元化与持续创新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产业技术多元化的模式划分 | 第31-37页 |
3.1 产业技术多元化模式的划分维度:技术间知识关联 | 第33-34页 |
3.2 产业技术多元化模式的划分维度:核心技术能力 | 第34页 |
3.3 基于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技术多元化模式划分 | 第34-37页 |
第四章 技术多元化与持续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37-45页 |
4.1 技术多元化与持续创新的关系 | 第37-43页 |
4.1.1 技术多元化程度对持续创新的影响 | 第37-39页 |
4.1.2 市场结构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 | 第39-41页 |
4.1.3 技术多元化模式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 | 第41-43页 |
4.2 控制变量的影响 | 第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 第45-59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45-46页 |
5.2 模型构建和变量选取 | 第46-51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46-47页 |
5.2.2 变量的构建 | 第47-51页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9页 |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 第51-57页 |
5.3.2 变量相关性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9-79页 |
6.1 中国高技术行业技术多元化的模式划分 | 第59-63页 |
6.1.1 行业技术间知识关联度 | 第59-61页 |
6.1.2 行业核心技术能力 | 第61页 |
6.1.3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的模式划分 | 第61-63页 |
6.2 技术多元化程度与持续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63-69页 |
6.2.1 单位根检验 | 第63-64页 |
6.2.2 协整检验和模型选择 | 第64-65页 |
6.2.3 技术多元化程度与持续创新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65-69页 |
6.3 市场结构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 | 第69-76页 |
6.3.1 协整检验和模型选择 | 第69-70页 |
6.3.2 市场结构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70-73页 |
6.3.3 技术多元化模式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73-76页 |
6.4 实证结果总结 | 第76-79页 |
第七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 第79-89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83页 |
7.1.1 技术多元化模式划分 | 第79-80页 |
7.1.2 技术多元化程度对产业持续创新的影响 | 第80-82页 |
7.1.3 市场结构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的调节作用 | 第82页 |
7.1.4 技术多元化模式对“技术多元化程度-持续创新”关系的影响 | 第82-83页 |
7.2 管理启示 | 第83-84页 |
7.2.1 高技术行业应向技术多元化方向发展 | 第83页 |
7.2.2 行业应依据自身特点采取有效技术多元化模式 | 第83-84页 |
7.3 主要创新点 | 第84页 |
7.4 本文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84-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