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与徽商的经济伦理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19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回顾和本文创新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和逻辑框架 | 第17-19页 |
1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概述 | 第19-24页 |
·晋商经济伦理概述 | 第19-22页 |
·晋商的概念 | 第19页 |
·晋商的历史演变 | 第19-21页 |
·晋商经济伦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徽商经济伦理概述 | 第22-24页 |
·徽商的概念 | 第22页 |
·徽商的历史演变 | 第22-23页 |
·徽商经济伦理的概念 | 第23-24页 |
2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的形成条件及其比较 | 第24-30页 |
·晋商经济伦理的形成条件 | 第24-25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24页 |
·地域人文因素 | 第24-25页 |
·商业发展因素 | 第25页 |
·徽商经济伦理的形成条件 | 第25-27页 |
·自然环境因素 | 第26页 |
·地域人文因素 | 第26-27页 |
·商业发展因素 | 第27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形成条件的比较 | 第27-30页 |
·恶劣的地理环境塑造勤劳朴实的商人 | 第28页 |
·传统文化影响商人的行为活动 | 第28页 |
·秉持商业道德提高市场竞争力 | 第28-30页 |
3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比较 | 第30-46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 | 第30-40页 |
·晋商与徽商的"诚信观" | 第30-32页 |
·晋商与徽商的"义利观" | 第32-34页 |
·晋商与徽商的"责任观" | 第34-36页 |
·晋商与徽商的"贾儒观" | 第36-38页 |
·晋商与徽商的"竞争观" | 第38-40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内容的相同点 | 第40-42页 |
·相同的商业道德 | 第40-41页 |
·相同的商业精神 | 第41页 |
·相同的政治态度 | 第41-42页 |
·相同的爱国思想 | 第42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内容的不同点 | 第42-46页 |
·不同的价值取向 | 第43-44页 |
·不同的职业态度 | 第44页 |
·不同的社会担当 | 第44-46页 |
4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比较研究的启示 | 第46-59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的合理性 | 第46-47页 |
·"诚信守义"孕育了商人优秀的道德品质 | 第46页 |
·"乐善好施"发扬了商人反哺社会的意识 | 第46页 |
·"行贾不忘儒"造就了商人的文化素养 | 第46-47页 |
·"互帮互助"形成了群体共赢的竞争机制 | 第47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的局限性 | 第47-50页 |
·降低了商业安全防范能力 | 第47-48页 |
·阻碍了资本的积累和增值 | 第48-49页 |
·演化为官商互济、弃贾从儒 | 第49页 |
·导致商业竞争意识减退 | 第49-50页 |
·晋商与徽商经济伦理比较研究的现代价值 | 第50-59页 |
·"诚实守信"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50-51页 |
·"义利合一"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51-53页 |
·"爱国济民"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 第53-55页 |
·"贾儒相通"有利于提升企业家精神 | 第55-56页 |
·"有序竞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