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郑州西区住宅集中供热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居住区集中供热智能监控系统概况第10-13页
    1.3 影响采暖能耗的因素分析第13-1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6页
2 居住区集中供热系统相关理论第16-19页
    2.1 居住区集中供热系统原理第16-17页
        2.1.1 居住区集中供热系统简介第16页
        2.1.2 居住区集中供热系统构成第16-17页
        2.1.3 居住区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第17页
    2.2 居住区热力站的传统的自动控制与通讯系统第17-18页
        2.2.1 郑州西区热力站自控系统的构成第17-18页
        2.2.2 居住区热力站的传统的通讯方式第18页
    2.3 本章小结第18-19页
3 居住区集中供热智能监控系统第19-22页
    3.1 居住区的热力站控制原理第19页
    3.2 专家模糊控制第19-20页
    3.3 智能监控系统对居住区集中供暖系统的重要作用第20-21页
        3.3.1 有利于平衡调节第20-21页
        3.3.2 有利于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第21页
        3.3.3 有利于系统的节能减排第21页
        3.3.4 有利于提高供暖效率、节约成本第21页
    3.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4 郑州西区集中供热智能监控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第22-35页
    4.1 项目简介第22-23页
        4.1.1 工程项目内容第22页
        4.1.2 工程范围第22页
        4.1.3 系统设计原则第22-23页
    4.2 系统设计要点及集成方案说明第23-25页
        4.2.1 监控系统总体框架第23页
        4.2.2 均匀性调节的控制策略第23-24页
        4.2.3 GPRS无线网络通讯第24-25页
    4.3 各种主要控制方式的分析与比较第25-32页
        4.3.1 热力站二次网供水温度的控制方式第25-26页
        4.3.2 控制管网最不利压差的控制方式第26页
        4.3.3 控制热力站流量的控制方式第26-27页
        4.3.4 均匀性调节的控制方式第27-32页
    4.4 二次网主循环泵控制方案第32-34页
        4.4.1 如何控制热力站二次网的供回水压力差第32-33页
        4.4.2 控制二次网主循环泵频率的方法第33页
        4.4.3 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差的方法第33-34页
    4.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5 软件的使用第35-52页
    5.1 间接联接热网全网优化控制系统软件第35页
    5.2 软件的操作第35-37页
        5.2.1 权限的管理功能第35页
        5.2.2 全网平衡功能第35页
        5.2.3 一次网阀的时间表控制模式第35-36页
        5.2.4 二次网变频循环泵的控制功能第36页
        5.2.5 控制效果的评价功能第36页
        5.2.6 负荷预测功能第36页
        5.2.7 阀位自动跟踪功能第36页
        5.2.8 效果排行功能第36-37页
        5.2.9 控制方式选择功能第37页
    5.3 软件的运用第37-39页
        5.3.1 热力站实时数据列表第37-38页
        5.3.2 控制模式选择第38页
        5.3.3 控制效果显示第38页
        5.3.4 负荷预测第38-39页
        5.3.5 供回水平均温度排行榜第39页
        5.3.6 十位排名第39页
    5.4 系统主要技术数据与性能描述第39-52页
        5.4.1 基本功能第39-40页
        5.4.2 主要设备功能第40-47页
        5.4.3 远程终端第47-52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2-53页
    6.1 总结第52页
    6.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个人简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下的节点资源获取与应用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个性的情感机器人任务分配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