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三、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政府诚信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4页 |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 第14-15页 |
(三)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二、政府诚信建设 | 第17-18页 |
(一) 政府诚信的涵义 | 第17页 |
(二)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诚信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三、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 | 第18-20页 |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 第19页 |
(二) 现代政府的基本要求 | 第19-20页 |
四、政府诚信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 第20-23页 |
(一) 政府诚信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本质要求 | 第20-21页 |
(二) 政府诚信是规范和谐市场经济的基础 | 第21页 |
(三) 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障 | 第21-22页 |
(四) 政府诚信建设推动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一、政府诚信建设取得成就 | 第23-25页 |
(一) 确立了诚信执政的管理理念 | 第23-24页 |
(二) 强化了政府诚信的法律建设 | 第24页 |
(三) 推动了有利诚信建设的行政体制改革 | 第24-25页 |
二、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一) 政府诚信建设观念相对滞后 | 第25-26页 |
(二) 不良行政导致政府诚信缺失 | 第26-27页 |
(三) 政府诚信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27-28页 |
(四) 政府诚信的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五) 政府行政人员自身诚信理念不稳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政府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一、政府执政理念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一) 诚信理论与诚信理论与政府诚信行政实施的断裂 | 第30页 |
(二) 公共权力异化导致诚信缺失 | 第30-31页 |
二、政府体制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三、政府政策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四、政府行政人员自身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一) 政府恪守诚信的理念的动力不足 | 第33页 |
(二) 政府诚信缺失的惩治力度不够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对策 | 第34-43页 |
一、明确政府诚信的指导思想 | 第34页 |
二、构建政府诚信的体制框架 | 第34-36页 |
三、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任机制 | 第36-39页 |
四、构建政府诚信的法律体系 | 第39-40页 |
五、加强政府官员的诚信建设 | 第40-4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