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 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研究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1、道德模范 | 第15-17页 |
2、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 | 第17-18页 |
二、道德学习的理论溯源 | 第18-29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18-21页 |
1、儒家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18-19页 |
2、墨家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19-21页 |
3、道家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21页 |
(二)西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21-25页 |
1、古希腊时期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21-23页 |
2、近代以来的西方道德学习思想 | 第23-24页 |
3、现代西方道德学习思想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学习思想 | 第25-29页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道德模范学习思想 | 第25-26页 |
2、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道德模范学习思想 | 第26-29页 |
三、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的现实背景 | 第29-39页 |
(一)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1、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道德形势更加严峻 | 第29页 |
2、社会特殊领域道德问题突出 | 第29-30页 |
3、社会部分群体道德缺失严重 | 第30页 |
(二)学习道德模范活动的发展与现状 | 第30-39页 |
1、道德模范学习活动的历程 | 第31-33页 |
2、当前全国各地学习道德模范的现状 | 第33-34页 |
3、当前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四、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的价值分析 | 第39-45页 |
(一)实现国家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9-42页 |
1、加快“以德治国”目标的实现 | 第39-40页 |
2、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40-41页 |
3、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 第41-42页 |
(二)促进个人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42-45页 |
1、实现个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 第42-43页 |
2、提升个体道德修养水平 | 第43页 |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43-45页 |
五、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的路径选择 | 第45-56页 |
(一)树立适应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道德模范 | 第45-47页 |
1、树立具有时代性的道德模范 | 第45-46页 |
2、树立多层次的道德模范 | 第46-47页 |
(二)选择科学的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方式 | 第47-49页 |
1、真实合理地宣传道德模范及其先进事迹 | 第47-48页 |
2、积极创新宣传道德模范的方式 | 第48-49页 |
3、拓展学习道德模范的活动方式 | 第49页 |
(三)培养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道德自觉 | 第49-52页 |
1、创造良好的道德外部条件 | 第50-51页 |
2、健全个体内在道德心理机制 | 第51页 |
3、以个体自我道德修养实现知行合一 | 第51-52页 |
(四)建立健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动力机制 | 第52-56页 |
1、健全道德模范的评选机制 | 第52-53页 |
2、建立健全学习道德模范活动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 | 第53-54页 |
3、建立健全学习道德模范常态化的道德回报机制 | 第54-56页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