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页 |
| 日本語摘要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 (一) 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二) 本课题的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四、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创新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外事管理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外事、外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 一、外事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一) 外事的含义 | 第14页 |
| (二) 外事与外交的异同点 | 第14-15页 |
| 二、外事管理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一) 外事管理的含义 | 第15页 |
| (二) 我国外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外事管理体制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 一、外事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 二、我国外事管理体制的原则和内容 | 第16-18页 |
| (一) 统一领导 | 第16-17页 |
| (二) 归口管理 | 第17页 |
| (三) 分级负责 | 第17页 |
| (四) 协调配合 | 第17-18页 |
| 三、我国外事机构及地方外事办职责 | 第18-19页 |
| (一) 外事机构的概念 | 第18页 |
| (二) 我国主要的外事机构 | 第18-19页 |
| (三) 地方外事办职责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我国外事管理体制的现状——以黑龙江省为例 | 第21-29页 |
| 第一节 外事机构的设置及机构间的协调配合与领导权限的划分 | 第21-24页 |
| 一、外事机构的设置 | 第21-23页 |
| (一) 外事决策机构 | 第21-22页 |
| (二) 外事咨询机构 | 第22页 |
| (三) 外事执行机构 | 第22-23页 |
| (四) 外事监督机构 | 第23页 |
| 二、外事机构间的协调配合 | 第23页 |
| 三、外事领导权限的划分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外事人事制度现状 | 第24-27页 |
| 一、对外事干部的素质要求 | 第25页 |
| 二、对外事干部的选拔与培训 | 第25-26页 |
| 三、外事干部的考核、晋升与待遇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我国外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9-39页 |
| 第一节 、我国外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以黑龙江省外事活动为例 | 第29-34页 |
| 一、外事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基础条件不完善 | 第29-30页 |
| 二、外事部门统筹协调权力得不到保障 | 第30-32页 |
| 三、外事人事制度干部培训机制不完善 | 第32-33页 |
| (一) 外事业务培训不足 | 第32页 |
| (二) 外事干部专业培训机制的缺失 | 第32-33页 |
| 四、外事管理方法缺乏创新性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我国外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4-37页 |
| 一、法制因素 | 第35页 |
| 二、外事管理体制自身存在不足 | 第35-37页 |
| (一) 外事部门权限与外事管理体制原则间的矛盾 | 第35-36页 |
| (二) 外事人事制度未满足外事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 第36-37页 |
| 三、外事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解决我国外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39-46页 |
|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解决对策 | 第40-42页 |
| 一、加快外事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基础条件建设 | 第40页 |
| 二、恢复地方外事办公室会签制度以保障外事管理权力的行使 | 第40-41页 |
| 三、建立健全外事干部培训机制 | 第41-42页 |
| 第二节 地方层面的解决对策 | 第42-44页 |
| 一、创新外事管理方法,建立区域性外事资源信息库 | 第42-43页 |
| 二、在外事管理工作允许范围内加大对外事活动的宣传力度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