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超疏水生物体结构 | 第9-11页 |
1.3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1-15页 |
1.3.1 刻蚀法 | 第12-13页 |
1.3.2 模板法 | 第13-14页 |
1.3.3 电化学沉积 | 第14页 |
1.3.4 化学气相沉积 | 第14-15页 |
1.3.5 阳极氧化法 | 第15页 |
1.4 低粘附性超疏水表面的应用 | 第15-17页 |
1.5 高粘附性超疏水表面及润湿性调控技术 | 第17-21页 |
1.5.1 等离子体处理 | 第18-19页 |
1.5.2 激光辐照 | 第19页 |
1.5.3 光刻 | 第19-20页 |
1.5.4 直接涂覆 | 第20-21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2.1 固体润湿性的经典理论模型 | 第22-25页 |
2.1.1 润湿性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2.1.2 Wenzel完全润湿模型 | 第23-24页 |
2.1.3 Cassie-Baxter不完全润湿模型 | 第24-25页 |
2.2 超疏水表面润湿性的调控策略 | 第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3 电化学刻蚀法制备铝基超疏水表面 | 第26-36页 |
3.1 制备装置与表征 | 第26-27页 |
3.1.1 试验材料和装置 | 第26-27页 |
3.1.2 表面表征仪器 | 第27页 |
3.2 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3.3 制备过程 | 第28-29页 |
3.4 基于参数选择的润湿性控制 | 第29-34页 |
3.4.1 电流密度 | 第29-31页 |
3.4.2 刻蚀时间 | 第31-33页 |
3.4.3 电解液浓度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4 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调控及应用研究 | 第36-46页 |
4.1 微铣削定域调控超疏水表面润湿性 | 第36-41页 |
4.1.1 试验条件 | 第36-37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4.2 温度驱动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可逆控制 | 第41-45页 |
4.2.1 试验条件 | 第42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4.3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