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激励分析与动力传动系扭振仿真软件开发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动力传动系扭振问题 | 第12-16页 |
1.2.1 动力传动系的扭振分析 | 第12-14页 |
1.2.2 动力传动系扭振研究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多缸机发动机激励分析 | 第17-41页 |
2.1 单缸机激励分析 | 第18-25页 |
2.1.1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 第18-20页 |
2.1.2 惯性扭矩分析 | 第20-22页 |
2.1.3 气体扭矩分析 | 第22-24页 |
2.1.4 单缸机总的激励 | 第24-25页 |
2.2 多缸机激励分析 | 第25-40页 |
2.2.1 直列四缸机激励分析 | 第26-28页 |
2.2.2 其他多缸机激励分析 | 第28-33页 |
2.2.3 绕发动机Y轴力矩分析 | 第33-37页 |
2.2.4 运行状态及燃烧不一致 | 第37-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动力传动系扭振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解析 | 第41-57页 |
3.1 动力传动系多自由度扭振模型建立 | 第41-49页 |
3.1.1 动力传动系当量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3.1.2 扭振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1.3 动力传动系固有特性分析 | 第47-49页 |
3.2 龙格库塔公式求解 | 第49-56页 |
3.2.1 龙格库塔公式 | 第50-53页 |
3.2.2 扭振方程的激励矢量 | 第53-54页 |
3.2.3 四阶龙格库塔公式求解扭振微分方程 | 第54-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AMESIM模型建立气缸压力值数据库 | 第57-65页 |
4.1 建立多缸机AMESIM模型 | 第57-59页 |
4.2 获取气缸压力曲线 | 第59-61页 |
4.3 试验获取气缸p-j曲线 | 第61-64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61页 |
4.3.2 试验设备及方案 | 第61-62页 |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动力传动系扭振系统软件的开发 | 第65-75页 |
5.1 软件的定义 | 第65-67页 |
5.1.1 软件开发的目的 | 第65-66页 |
5.1.2 软件的可行性分析 | 第66页 |
5.1.3 软件需求分析 | 第66-67页 |
5.2 软件的开发 | 第67-69页 |
5.2.1 软件的设计 | 第67-69页 |
5.2.2 软件的调试 | 第69页 |
5.3 软件的界面 | 第69-73页 |
5.4 软件的维护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整车扭振验证试验 | 第75-83页 |
6.1 试验目的 | 第75-76页 |
6.2 试验方案 | 第76-78页 |
6.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3-84页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