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21世纪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 第12页 |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要求 | 第12-13页 |
三、新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3页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8页 |
一、高阶思维能力概念的研究 | 第14-15页 |
二、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及评价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三、我国高中政治课对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评价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8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第六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第一节 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 | 第22-25页 |
一、教育目标学分类学视角下的高阶思维能力 | 第22页 |
二、问题解决过程视角下的高阶思维能力 | 第22-23页 |
三、特征与标准视角下的高阶思维能力 | 第23页 |
四、综合能力视角下的高阶思维能力 | 第23-24页 |
五、课堂实践视角下的高阶思维能力 | 第24页 |
六、本研究对高阶思维能力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一、布鲁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理论 | 第25-28页 |
二、斯滕伯格智力理论 | 第28-31页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1-32页 |
四、高阶学习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要求分析 | 第34-42页 |
第一节 高中政治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上的要求 | 第34-35页 |
一、课程性质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上的要求 | 第34页 |
二、课程理念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上的要求 | 第34-35页 |
第二节 高中政治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上的要求 | 第35-42页 |
一、课程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的要求 | 第35-37页 |
二、课程内容在思维能力培养上的要求 | 第37-39页 |
三、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特征的总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2-54页 |
第一节 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 第42-49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42页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2-44页 |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44页 |
四、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44-49页 |
第二节 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9-51页 |
一、高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9-50页 |
二、教师教学在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影响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因素 | 第51-54页 |
一、学生自身因素 | 第51-52页 |
二、教育教学因素 | 第52页 |
三、家庭教育因素 | 第52-53页 |
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 第53-54页 |
第五章 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对策与方法 | 第54-66页 |
第一节 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原则 | 第54-56页 |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54页 |
二、主体性原则 | 第54-55页 |
三、鼓励性原则 | 第55页 |
四、启发性原则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对策 | 第56-57页 |
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第56-57页 |
二、注重师资力量建设 | 第57页 |
第三节 高中政治课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培养法 | 第57-66页 |
一、高阶思维能力阶段培养法的定义概述 | 第58页 |
二、高阶思维能力阶段培养法的具体运用步骤 | 第58-63页 |
三、运用高阶思维能力阶段培养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