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沪港通时代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20页
        1.3.1 波动溢出效应的国内外文献第13-17页
        1.3.2 动态相关性的国内外文献第17-20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0-23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二章 沪市、港市概况及沪港通第23-35页
    2.1 沪市、港市概况第23-28页
        2.1.1 沪市概况第23-24页
        2.1.2 港市概况第24-27页
        2.1.3 沪港两市对比第27-28页
    2.2 沪港通第28-35页
        2.2.1 沪港通产生背景第28-29页
        2.2.2 沪港通概念第29-33页
        2.2.3 沪港通意义第33-35页
第三章 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第35-41页
    3.1 波动第35-36页
        3.1.1 波动概念第35页
        3.1.2 波动特征第35-36页
    3.2 波动溢出效应第36-39页
        3.2.1 波动溢出效应概念第36-37页
        3.2.2 波动溢出效应形成原因第37-39页
    3.3 动态相关性第39-40页
    3.4 沪市与港市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假设第40-41页
第四章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第41-61页
    4.1 数据选取第41页
    4.2 基本特征第41-43页
    4.3 基本检验第43-48页
        4.3.1 平稳性检验第43-44页
        4.3.2 ARCH效应检验第44-45页
        4.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第45-47页
        4.3.4 脉冲响应第47-48页
    4.4 模型选取第48-53页
        4.4.1 随机波动模型第48-49页
        4.4.2 ARCH类模型第49-50页
        4.4.3 GARCH类模型第50-53页
    4.5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第53-56页
    4.6 沪市与港市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研究第56-57页
    4.7 实证结果分析第57-61页
        4.7.1 沪市与港市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分析第58-59页
        4.7.2 沪市与港市的动态相关性结果分析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第61-67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建议第62-65页
        5.2.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第62-64页
        5.2.2 对投资者的建议第64-65页
    5.3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第65-67页
        5.3.1 论文创新之处第65页
        5.3.2 论文不足之处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运用及效果分析
下一篇:利率走廊对银行间短期市场基准利率波动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