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微生物油脂 | 第9-14页 |
1.2.1 微生物油脂的合成 | 第9-11页 |
1.2.2 微生物油脂的利用前景 | 第11页 |
1.2.3 油脂合成途径 | 第11-14页 |
1.3 细胞自噬 | 第14-19页 |
1.3.1 自噬相关基因 | 第16-17页 |
1.3.2 ATG8基因 | 第17-18页 |
1.3.3 ATG9基因 | 第18-19页 |
1.4 RNAi技术 | 第19-21页 |
1.4.1 RNAi技术的发现 | 第19-20页 |
1.4.2 RNAi技术的机理 | 第20页 |
1.4.3 RNAi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自噬相关基因RNAi菌株的构建及油脂含量的测定 | 第23-46页 |
2.1 材料和设备 | 第23-27页 |
2.1.1 试剂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2.1.3 菌株,质粒及培养基 | 第25-26页 |
2.1.4 所用引物及其序列信息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2.1 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2.2.2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28页 |
2.2.3 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28页 |
2.2.4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28页 |
2.2.5 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6 重组载体的转化 | 第29页 |
2.2.7 质粒的验证 | 第29页 |
2.2.8 农杆菌电转化 | 第29-30页 |
2.2.9 圆红冬孢酵母的转化 | 第30页 |
2.2.10 工程菌株的总RNA提取及反转录PCR (RT-PCR)验证 | 第30-31页 |
2.2.11 工程菌株对其自噬体的MDC染色 | 第31-32页 |
2.2.12 工程菌株油脂含量积累的测定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2.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32-34页 |
2.3.2 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34-36页 |
2.3.3 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36-37页 |
2.3.4 工程菌株的RT-PCR验证 | 第37-38页 |
2.3.5 工程菌株的MDC染色验证 | 第38-43页 |
2.3.6 工程菌株油脂含量积累的测定 | 第43-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油脂合成关键基因FAS1的RNAi菌株构建及自噬活性检测 | 第46-57页 |
3.1 材料设备 | 第47页 |
3.1.1 试剂和材料 | 第47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3.1.3 菌株,质粒及培养基 | 第47页 |
3.1.4 引物及其序列信息 | 第4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3.2.1 RNAi干扰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3.2.2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48页 |
3.2.3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以及制备工程菌株 | 第48页 |
3.2.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菌落PCR鉴定 | 第48-49页 |
3.2.5 工程菌株的RNA提取以及RT-PCR验证 | 第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6页 |
3.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49-50页 |
3.3.2 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50-51页 |
3.3.3 酶切验证重组载体 | 第51页 |
3.3.4 重组农杆菌菌落PCR鉴定 | 第51-52页 |
3.3.5 工程菌株的RT-PCR验证 | 第52-53页 |
3.3.6 工程菌株与野生型NP11油脂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3.3.7 工程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的MDC染色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4.1 结论 | 第57-58页 |
4.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