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15页 |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随着社会发展,高中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 第10页 |
| (2)令人堪忧的高中生责任意识 | 第10-11页 |
| (3)学校对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教育淡化 | 第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2)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国外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 | 第12-13页 |
| 2.国内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 | 第13页 |
| (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 1.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2.重点难点 | 第13-14页 |
| 3.创新点 | 第14-15页 |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 (一)责任与责任意识 | 第15-18页 |
| 1.责任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 第15-16页 |
| 2.责任意识的概念 | 第16-18页 |
| 3.责任意识培养的概念 | 第18页 |
| (二)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20页 |
| 1.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可行性 | 第19-20页 |
|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 | 第20-22页 |
| 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 第20页 |
| 2.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意识 | 第20页 |
| 3.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 第20-22页 |
| 二、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 (一)存在问题的表现 | 第22-24页 |
| 1.习惯向父母伸手,不知其辛苦和感恩 | 第22页 |
| 2.在学校里注重个人荣誉,不顾班集体利益 | 第22-23页 |
| 3.对国家时事漠不关心 | 第23-24页 |
| (二)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1.学生个人 | 第24页 |
| (1)自我意识较强 | 第24页 |
| (2)感恩意识淡薄 | 第24页 |
| (3)个人理想现实主义 | 第24页 |
| 2.家庭教育的缺失 | 第24-25页 |
| 3.学校教育的欠缺 | 第25页 |
| 4.社会环境存在的某些负面影响 | 第25-27页 |
| 三、解决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27-31页 |
| (一)增强学生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 | 第27-28页 |
| 1.淡化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 第27页 |
|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要使学生懂得感恩 | 第27页 |
| 3.摒弃个人理想主义,凡是从大局出发 | 第27-28页 |
| (二)注重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 第28页 |
| (三)强调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 第28-30页 |
| 1.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践性 | 第28页 |
| 2.将情感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上 | 第28-29页 |
| 3.通过教学目的的确定,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 第29页 |
| 4.采用多样化教育手段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 | 第29-30页 |
| (四)提升社会环境的辅助作用 | 第30-31页 |
| 1.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 | 第30页 |
| 2.净化网络环境 | 第30页 |
| 3.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附录 | 第33-35页 |
| 后记 | 第35-3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