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贵州和川南凤仙花属Impatiens L.植物区系及有关系统学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引言第16-33页
    1.1 凤仙花属植物概述第16-17页
    1.2 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国外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研究第17-19页
        1.2.2 国内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研究第19-20页
        1.2.3 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22页
    1.3 凤仙花属植物特有现象研究第22-24页
    1.4 凤仙花属植物细胞学研究第24-25页
    1.5 孢粉学研究第25-27页
    1.6 分子系统学研究第27-31页
    1.7 目的与意义第31-33页
2. 植物区系研究第33-71页
    2.1 研究区域的选择第33-34页
    2.2 方法和内容第34-36页
        2.2.1 区系调查和标本采集第34-35页
        2.2.2 馆藏标本和文献研究第35页
        2.2.3 植物区系学研究第35页
        2.2.4 植物区系野外调查第35-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66页
        2.3.1 种的数量组成第36-37页
        2.3.2 新种荔波凤仙花Impatiens liboensis K. M. Liu et R.P. Kuang (图2-3)第37-45页
        2.3.3 濒危物种腹唇凤仙花第45-47页
        2.3.4 新记录种第47页
        2.3.5 种的分布第47-56页
        2.3.6 区系成分分析第56-63页
        2.3.7 贵州和川南地区与相邻区域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第63-64页
        2.3.8 贵州和川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的特点及性质第64-66页
    2.4 讨论第66-71页
        2.4.1 贵州和川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的来源问题第66-67页
        2.4.2 贵州和川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的性质问题第67-68页
        2.4.3 贵州和川南地区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的地位问题第68-71页
3. 孢粉学研究第71-88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72-74页
        3.1.1 材料第72页
        3.1.2 方法第72-7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74-78页
        3.2.1 花粉形态特征第74-75页
        3.2.2 萌发沟特点第75-78页
    3.3 讨论第78-83页
        3.3.1 花粉形态特征在凤仙花属系统分类中的价值第78-79页
        3.3.2 凤仙花属花粉特征与种类演化关系的探讨第79-81页
        3.3.3 荔波凤仙花的分类学地位探讨第81-83页
    附图第83-88页
4. 基于凤仙花属ITS和ATPB- RBCL序列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第88-107页
    4.1 供试材料和外类群的选取第88-90页
    4.2 实验准备工作第90-91页
    4.3 试剂与仪器第91-92页
    4.4 试验方法第92-96页
        4.4.1 凤仙花属植物总DNA提取第92-93页
        4.4.2 总DNA的含量及纯度检测第93页
        4.4.3 引物设计第93页
        4.4.4 PCR扩增反应与电泳检测第93-94页
        4.4.5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和测序第94-95页
        4.4.6 序列分析及系统树的构建第95-96页
    4.5 结果与分析第96-104页
        4.5.1 DNA的浓度与纯度第96页
        4.5.2 ITS序列第96-100页
        4.5.3 atpB- rbcL序列第100-104页
    4.6 讨论第104-106页
        4.6.1 凤仙花属植物总DNA的提取问题第104页
        4.6.2 ITS序列和atpB- rbcL序列资料在探讨凤仙花属植物亲缘关系中的价值第104-105页
        4.6.3 凤仙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探讨第105-106页
    4.7 小结第106-107页
5.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第107-111页
    5.1. 首次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贵州和川南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第107页
    5.2 针对贵州和川南凤仙花属植物区系的特点、性质和地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107页
    5.3 对凤仙花属植物的孢粉学研究,获得了有价值的分类学证据第107-108页
    5.4 对凤仙花属DNA分子系统学研究,构建了有分类学价值的系统发育树第108-109页
    5.5 濒危物种腹唇凤仙花种群新发现第109页
    5.6 凤仙花属植物区系新发现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3页
附录第123-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饱和残积土坡对降雨入渗的响应及其失稳演变过程研究
下一篇:原核表达活性蛋白与多肽的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