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及未来趋势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3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9页
        1.1.1 大气复合污染下的排放源解析第12-13页
        1.1.2 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应用第13-15页
        1.1.3 中国非道路移动源研究的必要性第15-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3页
        1.2.1 排放清单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2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研究进展第24-31页
        1.2.3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测试方法进展第31-33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33-34页
    1.4 关键科学问题第34-35页
    1.5 技术路线及论文架构第35-37页
2. 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活动数据来源及排放清单方法建立第37-81页
    2.1 排放源分类系统的构建第37-41页
    2.2 保有量及活动水平信息获取第41-62页
        2.2.1 保有量及燃油统计第42-51页
        2.2.2 活动水平数据调研第51-62页
    2.3 排放源数据库构建第62-66页
    2.4 清单计算方法学建立第66-76页
        2.4.1 研究区域第66-67页
        2.4.2 船舶第67-71页
        2.4.3 非道路移动机械第71-76页
    2.5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第76-80页
    2.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3. 典型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因子测试与成分谱建立第81-102页
    3.1 测试装置搭建第81-84页
    3.2 测试内容与方法第84-86页
        3.2.1 测试对象选取第84-85页
        3.2.2 测试过程质量控制第85-86页
        3.2.3 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第86页
    3.3 测试结果第86-98页
        3.3.1 油品测试结果第86-88页
        3.3.2 排放因子测试结果第88-91页
        3.3.3 颗粒物成分特征分析第91-95页
        3.3.4 VOCs 成分特征分析第95-98页
    3.4 影响现场测试的因素分析第98-100页
    3.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4.2013 年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及不确定性分析第102-130页
    4.1 排放因子第102-104页
    4.2 清单结果及校验第104-112页
        4.2.1 非道路移动源清单结果第104-105页
        4.2.2 船舶清单结果及校验第105-106页
        4.2.3 非道路机械清单及校验第106-109页
        4.2.4 清单不确定性分析第109-112页
    4.3 贡献特征分析第112-123页
        4.3.1 中国船舶源排放贡献特征第112-118页
        4.3.2 中国非道路机械排放贡献特征第118-123页
    4.4 时空特征分析第123-128页
        4.4.1 时间特征分析第123-124页
        4.4.2 空间特征分析第124-128页
    4.5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5. 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历史趋势识别及未来情景预测第130-154页
    5.1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历史趋势识别第130-136页
        5.1.1 非道路移动源活动水平历史趋势识别第130-133页
        5.1.2 2004-2013 年船舶燃油及排放历史趋势分析第133-135页
        5.1.3 2004-2013 年非道路机械燃油及排放历史趋势分析第135-136页
    5.2 情景预测方法建立第136-137页
    5.3 情景设置第137-146页
        5.3.1 活动水平预测系数第137-144页
        5.3.2 控制政策预测情景第144-146页
    5.4 未来排放预测结果第146-152页
        5.4.1 2013-2040 年船舶源排放预测第146-148页
        5.4.2 2013-2025 年非道路机械排放预测第148-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6. 中国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估第154-174页
    6.1 模拟平台搭建及研究区域第154-157页
        6.1.1 研究区域及模拟域参数第154-155页
        6.1.2 排放处理模型第155-156页
        6.1.3 WRF模型及气象场设置第156页
        6.1.4 Model-3/CMAQ空气质量模型第156-157页
    6.2 模型模拟结果评估与校验第157-159页
    6.3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模拟第159-171页
        6.3.1 后向轨迹模型结果分析第159-163页
        6.3.2 情景方案设定第163-164页
        6.3.3 基准情景模拟结果分析第164-171页
    6.4 本章小结第171-174页
结论与展望第174-180页
    主要结论第174-177页
    创新点第177页
    展望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95-197页
致谢第197-199页
附件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型微生物制剂去除水体重金属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生物碳及其改性材料对高氯酸盐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