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索穹顶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找力分析 | 第15-16页 |
1.2.2 局部索杆破断分析 | 第16-17页 |
1.2.3 施工仿真分析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索穹顶结构的找力分析方法研究 | 第20-60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基于比值更新的找力分析新方法 | 第21-37页 |
2.2.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2.2 基于比值更新的找力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22-25页 |
2.2.3 不考虑重力影响的找力分析 | 第25-31页 |
2.2.4 考虑重力影响的找力分析 | 第31-37页 |
2.3 基于悬链线方程的找力分析新方法—分力平衡法 | 第37-57页 |
2.3.1 悬链线索形方程 | 第38-39页 |
2.3.2 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2.3.3 分析步骤 | 第40页 |
2.3.4 推导过程 | 第40-54页 |
2.3.5 预应力分布求解 | 第54-56页 |
2.3.6 预应力水平的影响 | 第56-57页 |
2.4 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索穹顶结构的局部索杆破断分析 | 第60-78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分析原理 | 第60-61页 |
3.3 局部索杆破断分析 | 第61-68页 |
3.3.1 分析模型 | 第62页 |
3.3.2 分析结果 | 第62-68页 |
3.4 索杆破断敏感性研究 | 第68-76页 |
3.4.1 结构的应变能 | 第70-71页 |
3.4.2 索杆破断敏感性分析方法及其指标 | 第71-73页 |
3.4.3 算例分析 | 第73-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索穹顶结构的施工仿真分析 | 第78-95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 第78-79页 |
4.2.1 正分析法 | 第79页 |
4.2.2 反分析法 | 第79页 |
4.3 基于ANSYS的施工过程模拟策略 | 第79-80页 |
4.3.1 单元生死技术 | 第79页 |
4.3.2 索长变化的模拟 | 第79-80页 |
4.4 索穹顶结构施工成型研究 | 第80-94页 |
4.4.1 张拉最外圈环索 | 第81-83页 |
4.4.2 由外向内逐圈张拉环索 | 第83-85页 |
4.4.3 张拉最外圈斜索 | 第85-87页 |
4.4.4 由外向内逐圈张拉斜索 | 第87-89页 |
4.4.5 依次张拉XS3、XS2成型 | 第89-91页 |
4.4.6 依次张拉XS3、XS1、XS2成型 | 第91-93页 |
4.4.7 对比分析 | 第9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