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低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全尺寸现场实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风洞试验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中日美规范中的体型系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风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流体力学介绍 | 第20-34页 |
2.1 风的基本特性 | 第20-24页 |
2.1.1 平均风特性 | 第21-22页 |
2.1.2 脉动风特性 | 第22-24页 |
2.2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第24-33页 |
2.2.1 求解过程 | 第24-26页 |
2.2.2 Fluent介绍 | 第26页 |
2.2.3 网格划分技术 | 第26-27页 |
2.2.4 壁面函数 | 第27页 |
2.2.5 控制方程 | 第27-29页 |
2.2.6 常用湍流模型 | 第29-33页 |
2.2.7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低层房屋数值模拟可靠性验证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风洞试验介绍 | 第34-35页 |
3.3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3.5 其他参数设置 | 第37页 |
3.6 测点布置 | 第37-38页 |
3.7 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38-40页 |
3.7.1 屋面测点风压系数对比 | 第38-39页 |
3.7.2 屋面风压系数等值线对比 | 第39-4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坡角、风向角和高宽比对低层四坡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42-61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42-44页 |
4.2.1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4.2.3 屋面分区平均风压系数 | 第44页 |
4.3 风向角对四坡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44-49页 |
4.3.1 10°坡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44-45页 |
4.3.2 20°坡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45-47页 |
4.3.3 30°坡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47-48页 |
4.3.4 45°坡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48-49页 |
4.4 坡角对四坡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49-55页 |
4.4.1 0°风向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50-51页 |
4.4.2 30°风向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51-52页 |
4.4.3 45°风向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52-53页 |
4.4.4 90°风向角下屋面风压系数的变化 | 第53-55页 |
4.5 高宽比对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55-59页 |
4.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带挑檐低层四坡屋面风压数值模拟 | 第61-76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5.3 有无挑檐的比较 | 第62-63页 |
5.4 挑檐对屋面风压系数的影响 | 第63-75页 |
5.4.1 挑檐高度对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63-65页 |
5.4.2 挑檐长度对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3 不同工况对屋面风压的影响 | 第66-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相邻低层四坡建筑风致干扰数值模拟 | 第76-89页 |
6.1 引言 | 第76页 |
6.2 计算模型及数据处理 | 第76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76-87页 |
6.3.1 串列情况 | 第76-82页 |
6.3.2 并列情况 | 第82-8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