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射频 | 第10页 |
| 1.3 射频消融原理 | 第10-12页 |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5.1 射频消融的发展 | 第12-13页 |
| 1.5.2 射频消融治疗范围 | 第13页 |
| 1.5.3 射频消融仪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5.4 射频消融仪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14-15页 |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7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 第2章 系统总体概述 | 第18-22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总体方案设计与各部分概述 | 第18-19页 |
| 2.3 系统需求参数 | 第19-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 第3章 信号发生模块电路设计 | 第22-30页 |
| 3.1 引言 | 第22页 |
| 3.2 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22-25页 |
| 3.2.1 信号发生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22-24页 |
| 3.2.2 信号发生器软件设计 | 第24-25页 |
| 3.3 滤波电路设计 | 第25-27页 |
| 3.3.1 滤波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 3.3.2 实物图与滤波后波形 | 第26-27页 |
| 3.4 功放电路 | 第27-2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4章 测温电路设计 | 第30-36页 |
| 4.0 引言 | 第30页 |
| 4.1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 第30-31页 |
| 4.2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31页 |
| 4.3 热电偶测温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电路 | 第31-34页 |
| 4.3.1 STM32F407简介 | 第31-32页 |
| 4.3.2 冷端温度补偿 | 第32-34页 |
| 4.3.3 专用温度数据采集模块 | 第3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5章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 第36-62页 |
| 5.1 引言 | 第36页 |
| 5.2 信号发生器传递函数 | 第36-38页 |
| 5.2.1 传递函数 | 第36-37页 |
| 5.2.2 信号发生器传递函数 | 第37-38页 |
| 5.3 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 | 第38-44页 |
| 5.3.1 PID控制器设计 | 第38-39页 |
| 5.3.2 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 第39-44页 |
| 5.4 模糊控制 | 第44-46页 |
| 5.4.1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第44-45页 |
| 5.4.2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 第45-46页 |
| 5.5 射频消融系统的模糊控制Simulink仿真 | 第46-49页 |
| 5.5.1 FIS文件的建立 | 第46-48页 |
| 5.5.2 纯模糊系统simulink仿真 | 第48-49页 |
| 5.6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 | 第49-58页 |
| 5.6.1 模糊PID控制器 | 第50-53页 |
| 5.6.2 模糊PID控制器的Simulink仿真 | 第53-58页 |
| 5.6.2.1 建立.fis型的Mamdani型模糊控制器 | 第53-56页 |
| 5.6.2.2 模糊PID控制器的Simulink仿真 | 第56-58页 |
| 5.7 PID、模糊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器的Simulink仿真对比 | 第58-61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系统整体温度控制策略 | 第62-66页 |
| 6.1 引言 | 第62页 |
| 6.2 热消融温度控制过程 | 第62-64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附录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