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工业机器人论文

基于平面约束的工业机器人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引言第8页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3 机器人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1.3.1 运动学标定的研究现状第9-14页
        1.3.2 非运动学标定研究现状第14页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机器人学基础第16-23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16-18页
    2.3 自主研发机器人介绍第18-20页
    2.4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第20-22页
        2.4.1 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第20-21页
        2.4.2 仿真实验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机器人误差模型分析与研究第23-33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机器人误差分析第23-24页
    3.3 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模型第24-31页
        3.3.1 机器人定位误差模型第24页
        3.3.2 关节坐标系间的微分变换第24-26页
        3.3.3 关节坐标系间的位姿误差第26-29页
        3.3.4 工具坐标系的参数误差第29-30页
        3.3.5 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模型第30-31页
    3.4 仿真验证实验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机器人柔性误差模型分析与研究第33-44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关节柔性误差分析第33页
    4.3 关节柔性误差模型研究第33-36页
        4.3.1 外加负载时的柔性误差模型第34页
        4.3.2 本身自重的柔性误差模型第34-36页
    4.4 考虑柔性误差的机器人误差模型第36页
    4.5 实验分析第36-43页
        4.5.1 机器人基坐标系的构建第37-38页
        4.5.2 工具参数标定第38-39页
        4.5.3 参数辨识方法第39-40页
        4.5.4 自重引起的柔性误差第40-42页
        4.5.5 外加负载时的柔性误差第42-43页
    4.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平面约束的误差补偿研究第44-61页
    5.1 引言第44页
    5.2 基于平面约束的误差模型第44-52页
        5.2.1 基于平面法向量的误差模型第44-46页
        5.2.2 基于平面方程的误差模型第46-52页
    5.3 基于测量头的测量方法研究第52-58页
        5.3.1 基于测量头的机器人测量系统简介第52-53页
        5.3.2 接触式测量头介绍第53页
        5.3.3 机器人控制器介绍第53-54页
        5.3.4 基于测量头的机器人测量原理第54-55页
        5.3.5 测量头工具参数标定第55-58页
    5.4 测量系统实验第58-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机器人误差补偿实验与分析第61-74页
    6.1 引言第61页
    6.2 实验系统的搭建第61-62页
    6.3 机器人误差补偿实验第62-69页
        6.3.1 工具参数标定第62页
        6.3.2 基坐标系到世界坐标系的变换第62-63页
        6.3.3 实验数据测量第63-65页
        6.3.4 机器人参数辨识方法第65-66页
        6.3.5 误差补偿及结果分析第66-69页
    6.4 基于MATLAB的机器人标定软件开发第69-73页
    6.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总结第74-75页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战争报道研究
下一篇:移载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