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县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9-21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9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1.职业倦怠 | 第9-11页 |
2.教师职业倦怠 | 第11-12页 |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 第12-17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研究目的 | 第17页 |
2.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文献法 | 第18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8-20页 |
3.访谈调查法 | 第20-21页 |
二、本溪县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 第21-31页 |
(一)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样本的总体情况 | 第21-22页 |
(二)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口统计学分析 | 第23-31页 |
1.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差异 | 第23-24页 |
2.教师职业倦怠的教龄差异 | 第24-25页 |
3.教师职业倦怠的婚姻状况差异 | 第25-26页 |
4.教师职业倦怠的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 | 第26-27页 |
5.教师职业倦怠的职称差异 | 第27-28页 |
6.教师职业倦怠的学历差异 | 第28-29页 |
7.教师职业倦怠的任教学科差异 | 第29-31页 |
三、本溪县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5页 |
(一)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总体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二)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32-34页 |
1.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2.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5页 |
1.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职业发展因素 | 第34-35页 |
2.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学校因素 | 第35-43页 |
3.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教师个人因素 | 第43-45页 |
四、缓解本溪县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 第45-50页 |
(一)社会方面 | 第45-46页 |
1.合理引导,降低社会期望 | 第45页 |
2.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第45-46页 |
(二)学校方面 | 第46-48页 |
1.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 | 第46页 |
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 第46页 |
3.制定恰当的评价机制 | 第46-47页 |
4.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 第47页 |
5.减轻工作负荷 | 第47-48页 |
(三)教师个人方面 | 第48-50页 |
1.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 第48页 |
2.提高专业素养 | 第48-49页 |
3.坚持正确的职业理想 | 第49-50页 |
五、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1 | 第53-57页 |
附录 2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