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1.1 叶绿素和光合作用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1.1.2 叶绿素及光合物质积累与果实形成和发育过程的关系 | 第10-12页 |
1.1.3 生长素响应因子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番茄ARF10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分析 | 第15-3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5-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7-28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28-35页 |
2.2.1 SlARF10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28-29页 |
2.2.2 SlARF10基因与AtARFs生物进化分析 | 第29-30页 |
2.2.3 SlARF10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30-31页 |
2.2.4 SlARF10的转录激活活性研究 | 第31-33页 |
2.2.5 数据库在线分析SlARF10基因组织表达模式 | 第33-34页 |
2.2.6 荧光定量PCR分析SlARF10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SlARF10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功能分析 | 第37-50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1-49页 |
3.2.1 SlARF10超表达和RNAi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及表型分析 | 第41-43页 |
3.2.2 SlARF10转基因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数量的测定 | 第43-45页 |
3.2.3 SlARF10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产物差异分析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45-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2页 |
5.3 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投稿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