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7页
        1.2.1 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的探讨第13-15页
        1.2.2 贷款损失准备金顺周期性的研究第15-16页
        1.2.3 基于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目的的研究第16-17页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和创新点第17-19页
        1.3.1 文章的内容框架安排第17-18页
        1.3.2 文章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理论与方法第19-31页
    2.1 准备金计提的理论第19-22页
        2.1.1 商业银行准备金计提的风险管理理论第19-20页
        2.1.2 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第20-21页
        2.1.3 准备金计提的财务会计理论第21-22页
    2.2 准备金计提的方法第22-31页
        2.2.1 五级分类法第22-23页
        2.2.2 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第23-24页
        2.2.3 动态准备金法第24-25页
        2.2.4 预期损失法第25-28页
        2.2.5 组合贷款计提准备金法第28-31页
第3章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分析第31-40页
    3.1 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发展第31-35页
        3.1.1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发展第31-32页
        3.1.2 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发展第32-35页
    3.2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分析第35-38页
        3.2.1 五级分类法与其余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第35页
        3.2.2 动态准备金法与其余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第35-36页
        3.2.3 未来现金流法与其余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第36-37页
        3.2.4 预期损失法与其余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第37页
        3.2.5 迁移率模型、滚动率模型以及其余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比第37-38页
    3.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应用的理论探讨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修正第40-60页
    4.1 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现状分析第40-53页
        4.1.1 国有银行计提现状分析第41-45页
        4.1.2 股份制商业银行计提现状分析第45-49页
        4.1.3 城市商业银行计提现状分析第49-53页
    4.2 基于计提顺周期性与准确度的单项计提方式修正第53-57页
        4.2.1 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单项计提模型第53-55页
        4.2.2 单项计提模型的修正第55-57页
    4.3 基于计提顺周期性与准确度的组合计提方式的修正第57-59页
        4.3.1 迁移率模型的修正第57-58页
        4.3.2 滚动率模型的修正第58-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完善准备金计提方式的对策与建议第60-64页
    5.1 完善单项计提方式的对策与建议第60-61页
        5.1.1 提高未来现金流折现法的适用性第60-61页
        5.1.2 加快数据系统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第61页
    5.2 完善组合计提方式的对策与建议第61-62页
        5.2.1 完善组合贷款计提方式的标准计算体系第61-62页
        5.2.2 开发并完善相应支持系统第62页
    5.3 积极探索预期损失法第62-64页
        5.3.1 监管部门应探索制定和修改新的会计准则第62-63页
        5.3.2 商业银行应做好应对措施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外派中国的企业领导者的跨文化授权领导行为
下一篇: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汽车4S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