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16-3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8-1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9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4页 |
1.3.1 公司股利和股利政策 | 第20-21页 |
1.3.2 股权分置和股权流动性 | 第21-22页 |
1.3.3 分红监管 | 第22-23页 |
1.3.4 融资约束 | 第23-24页 |
1.4 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4-26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26-28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5 论文的贡献和创新 | 第29-31页 |
2 股利理论回顾与研究评述 | 第31-46页 |
2.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31-37页 |
2.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37-44页 |
2.3 研究文献评述 | 第44-46页 |
3 股权流动性和股利政策研究 | 第46-70页 |
3.1 引言 | 第46-48页 |
3.2 实证背景——股权分置改革介绍 | 第48-50页 |
3.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50-54页 |
3.3.1 股权分置改革 | 第50-51页 |
3.3.2 股权流动性和股利政策 | 第51-54页 |
3.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54-58页 |
3.4.1 理论分析 | 第54-56页 |
3.4.2 研究假设 | 第56-58页 |
3.5 实证分析 | 第58-69页 |
3.5.1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第58-60页 |
3.5.2 股权分置改革对现金股利分配率影响的多变量分析 | 第60-64页 |
3.5.3 股权分置改革对现金股利分配意愿影响的多变量分析 | 第64-66页 |
3.5.4 稳健性检验 | 第66-69页 |
3.6 研究小结 | 第69-70页 |
4 融资约束程度研究 | 第70-85页 |
4.1 引言 | 第70-71页 |
4.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71-79页 |
4.2.1 单项指标计量 | 第71-74页 |
4.2.2 现金流模型计量 | 第74-77页 |
4.2.3 多变量指数计量 | 第77-79页 |
4.3 融资约束程度的指数构建与实证度量 | 第79-84页 |
4.3.1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第79-80页 |
4.3.2 指数构建与实证计量 | 第80-84页 |
4.4 研究小结 | 第84-85页 |
5 融资约束和股利政策研究 | 第85-112页 |
5.1 引言 | 第85-87页 |
5.2 实证背景——半强制分红监管制度介绍 | 第87-89页 |
5.3 融资能力和股利政策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89-90页 |
5.4 研究假设 | 第90-93页 |
5.4.1 融资约束和股利政策的关系 | 第90-91页 |
5.4.2 融资能力的冲击下的融资约束程度和股利政策的关系 | 第91-93页 |
5.4.3 股利增加和未来融资 | 第93页 |
5.5 实证分析 | 第93-110页 |
5.5.1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第93-95页 |
5.5.2 描述性统计 | 第95-97页 |
5.5.3 融资约束与融资冲击的影响: 单变量分析 | 第97-98页 |
5.5.4 融资约束与融资冲击的影响: 多元回归分析 | 第98-105页 |
5.5.5 为何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会增加股利分配? | 第105-107页 |
5.5.6 稳健性检验 | 第107-110页 |
5.6 研究小结 | 第110-112页 |
6 股利政策和分红监管研究 | 第112-124页 |
6.1 引言 | 第112页 |
6.2 监管理论回顾与研究述评 | 第112-116页 |
6.2.1 政府监管定义 | 第113页 |
6.2.2 监管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13-114页 |
6.2.3 监管理论发展概述 | 第114-116页 |
6.3 股利政策和分红监管的正当性 | 第116-120页 |
6.3.1 分红监管悖论 | 第117-118页 |
6.3.2 股权流动性和分红监管 | 第118-120页 |
6.4 股利政策和半强制分红监管的有效性 | 第120-123页 |
6.4.1 半强制分红监管成效的争论 | 第120-121页 |
6.4.2 融资约束和半强制分红监管 | 第121-123页 |
6.5 研究小结 | 第123-124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9页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24-12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26-127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38-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