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本课题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滇紫草综述 | 第11-25页 |
1.2.1 引言 | 第11页 |
1.2.2 本草考证 | 第11-14页 |
1.2.3 栽培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组织培养研究 | 第15-16页 |
1.2.5 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页 |
1.2.6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1.2.7 药理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1.2.8 指纹图谱研究 | 第23页 |
1.2.9 红外光谱研究 | 第23-24页 |
1.2.10 临床研究 | 第24-25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细花滇紫草及其变种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 | 第26-54页 |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应用 | 第26-39页 |
2.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6-28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1.3 方法学考察 | 第29-30页 |
2.1.4 结果分析 | 第30-38页 |
2.1.5 讨论 | 第38-39页 |
2.2 细花滇紫草及其变种药材红外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9-53页 |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9-40页 |
2.2.2 实验方法与条件 | 第40-41页 |
2.2.3 方法学考察 | 第41-42页 |
2.2.4 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2.2.5 讨论 | 第52-53页 |
2.3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细花滇紫草及其变种两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54-57页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3.3 方法学考察 | 第54-55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3.5 讨论 | 第56-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