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疡宁洗方坐浴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 1 肛周湿疹的中医认识 | 第11-14页 |
| 1.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1页 |
| 1.2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1-14页 |
| 2 肛周湿疹的西医认识 | 第14-18页 |
| 2.1 对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4-15页 |
| 2.2 对治疗的认识 | 第15-18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8-35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18页 |
| 3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8-19页 |
| 4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 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9页 |
| 6 病例脱落标准 | 第19页 |
| 7 样本量计算 | 第19页 |
| 8 药物组成 | 第19-20页 |
| 9 试验步骤 | 第20页 |
| 10 治疗方案 | 第20页 |
| 11 观察指标 | 第20-22页 |
| 1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2-29页 |
| 12.1 基线比较 | 第22-25页 |
| 12.2 疗效评价 | 第25-27页 |
| 12.3 安全性评价 | 第27页 |
| 12.4 复发率评价 | 第27页 |
| 12.5 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13 讨论 | 第29-35页 |
| 13.1 湿疡宁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13.2 湿疡宁洗方治疗肛周湿疹的创新点及意义 | 第31页 |
| 13.3 湿疡宁洗方组方原理及分析 | 第31-34页 |
| 13.4 不足及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附录 | 第40-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