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1-16页 |
| 1.1 研究区概况 | 第11页 |
| 1.2 样地设置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5页 |
| 1.3.1 两种利用强度草地主要植被斑块斑块数量特征 | 第11-13页 |
| 1.3.1.1 试验设计 | 第12页 |
| 1.3.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12-13页 |
| 1.3.2 三种植被斑块的植被群落物种构成及土壤特征 | 第13-15页 |
| 1.3.2.1 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 1.3.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14-15页 |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两种草地利用强度三种斑块斑块特征及空间格局 | 第16-25页 |
| 2.1 斑块类型及结构(数量和面积) | 第16-17页 |
| 2.2 斑块等级水平 | 第17-19页 |
| 2.3 斑块地上生物量构成 | 第19-21页 |
| 2.4 斑块形状及斑块距离 | 第21-23页 |
| 2.5 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三种斑块的植被构成及土壤特征 | 第25-43页 |
| 3.1 植被特征 | 第25-33页 |
| 3.1.1 群落高度和盖度 | 第25-26页 |
| 3.1.2 群落植物种生活型构成 | 第26页 |
| 3.1.3 群落植物种重要值 | 第26-30页 |
| 3.1.4 物种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 | 第30-33页 |
| 3.2 群落生物量及其构成 | 第33-35页 |
| 3.3 土壤养分特征 | 第35-41页 |
| 3.4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3-46页 |
| 4.1 讨论 | 第43-44页 |
| 4.2 结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