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PPP模式一般问题 | 第11-18页 |
1.1 PPP模式概念 | 第11-12页 |
1.2 PPP模式的运营机制 | 第12-15页 |
1.2.1 PPP的一般运作流程 | 第12-14页 |
1.2.2 PPP常见运作模式 | 第14-15页 |
1.3 PPP模式的功能 | 第15-18页 |
第2章 我国PPP模式中公私利益冲突的现状 | 第18-23页 |
2.1 从部门角度划分为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冲突 | 第18-19页 |
2.2 从权益角度划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 | 第19-20页 |
2.3 PPP运营中的阶段性冲突 | 第20-23页 |
2.3.1 PPP运营流程中事前的阶段性冲突 | 第20页 |
2.3.2 PPP运营流程中事中的阶段性冲突 | 第20-21页 |
2.3.3 PPP运营流程中事后的阶段性冲突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PPP模式中公私利益冲突原因 | 第23-32页 |
3.1 公法与私法的二元思维模式在立法层面的局限性 | 第23页 |
3.2 立法层次混乱 | 第23-25页 |
3.2.1 立法层次低 | 第23-24页 |
3.2.2 多头管理严重 | 第24-25页 |
3.3 公私双方对PPP模式内涵缺乏深刻认识 | 第25-28页 |
3.3.1 因涉及主体的多样性、知识的专业性导致立法内容的科学性低 | 第25-26页 |
3.3.2 对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26页 |
3.3.3 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确 | 第26-28页 |
3.4 关系到公私双方利益的关键性问题的立法内容不清晰 | 第28-32页 |
3.4.1 信息不透明、公开度低 | 第28-29页 |
3.4.2 利益分享、风险承担机制不确定性大 | 第29-31页 |
3.4.3 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备 | 第31-32页 |
第4章 协调我国PPP模式中公私利益冲突的建议 | 第32-46页 |
4.1 突破公法与私法的思维限制 | 第32-33页 |
4.1.1 培养法治思维理念 | 第32页 |
4.1.2 加深对PPP协议法律性质的认识 | 第32-33页 |
4.2 杜绝多头管理,建立有序的法律法规层次体系 | 第33-35页 |
4.2.1 尽快建立一部全国性的专门规范PPP模式的法律 | 第33页 |
4.2.2 明确界定政府各部门对PPP的职责范围 | 第33-34页 |
4.2.3 规范整理与PPP相关的各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 | 第34页 |
4.2.4 在现行法治基础上完善规范PPP模式的法律法规 | 第34-35页 |
4.3 从立法角度深化对PPP模式内涵及公私利益主体的认识 | 第35-38页 |
4.3.1 提高立法的专业性、科学性 | 第35-36页 |
4.3.2 加大对PPP模式中相关组织的支持力度 | 第36-37页 |
4.3.3 加快政府职能转化 | 第37-38页 |
4.4 完善立法内容,增强可执行性 | 第38-46页 |
4.4.1 提高信息公开度、透明度 | 第38-40页 |
4.4.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风险承担机制 | 第40-44页 |
4.4.3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