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LBD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1.1 LBD转录因子的起源 | 第9-10页 |
1.1.2 LOB结构域 | 第10-11页 |
1.1.3 LBD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 第11-13页 |
1.2 植物激素对拟南芥的作用 | 第13-14页 |
1.3 植物逆境胁迫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ZmLBD16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 | 第17-25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3页 |
2.3.1 ZmLBD基因的克隆 | 第17-18页 |
2.3.2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及纯化 | 第18页 |
2.3.3 胶回收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 | 第18-19页 |
2.3.4 大肠杆菌DH5α 感受态的制备 | 第19页 |
2.3.5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19-20页 |
2.3.6 阳性克隆的筛选与检测 | 第20页 |
2.3.7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3.8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2页 |
2.3.9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2-23页 |
2.3.10 过表达载体质粒的转化 | 第2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2.4.1 ZmLBD16基因的克隆 | 第23-24页 |
2.4.2 ZmLBD16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ZmLBD16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 第25-4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3.2 实验耗材及试剂 | 第25页 |
3.3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3.4.1 ZmLBD16基因在玉米自交系N04和丹232中的表达分析 | 第25-27页 |
3.4.1.1 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3.4.1.2 RNA反转录 | 第26页 |
3.4.1.3 定量表达 | 第26-27页 |
3.4.2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及表达分析 | 第27-29页 |
3.4.2.1 To代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27-29页 |
3.4.2.2 T1代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29页 |
3.4.3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方法 | 第29页 |
3.4.4 ZmLBD16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 第29-30页 |
3.4.5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生长分析方法 | 第30页 |
3.4.6 ZmLBD16基因转基因拟南芥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0-31页 |
3.4.7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逆境处理 | 第31页 |
3.4.8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不同激素处理 | 第31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3.5.1 ZmLBD16基因在玉米自交系N04和丹232中的表达分析 | 第31-32页 |
3.5.2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DNA水平鉴定 | 第32页 |
3.5.3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达水平鉴定 | 第32-33页 |
3.5.4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叶片的表型鉴定 | 第33-34页 |
3.5.5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鉴定 | 第34页 |
3.5.6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表型鉴定 | 第34-35页 |
3.5.7 ZmLBD16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 第35-36页 |
3.5.8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根部生长分析 | 第36-37页 |
3.5.9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 | 第37-38页 |
3.5.10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分析 | 第38-40页 |
3.5.10.1 NaCl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10.2 NaCl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根系的影响 | 第39-40页 |
3.5.11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分析 | 第40-42页 |
3.5.11.1 甘露醇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0-41页 |
3.5.11.2 甘露醇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根系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12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冷热胁迫分析 | 第42页 |
3.5.13 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的不同激素处理分析 | 第42-48页 |
3.5.13.1 6-BA处理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13.2 2,4-D处理对Zm LBD16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13.3 IAA处理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13.4 NAA处理对ZmLBD16转基因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1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8-49页 |
4.1.1 ZmLBD16 基因在玉米中的组织表达特征 | 第48页 |
4.1.2 ZmLBD16 基因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 第48页 |
4.1.3 ZmLBD16 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特征 | 第48页 |
4.1.4 ZmLBD16基因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 第48页 |
4.1.5 ZmLBD16基因提高拟南芥耐盐性 | 第48页 |
4.1.6 ZmLBD16基因降低拟南芥耐旱性 | 第48-49页 |
4.1.7 ZmLBD16基因降低拟南芥耐高温程度 | 第49页 |
4.1.8 激素处理时影响拟南芥中ZmLBD16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49页 |
4.2 讨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ABSTRACT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