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抗倒伏特性比较研究

致谢第4-7页
摘要第7-9页
1. 文献综述第9-15页
    1.1 水稻倒伏的研究方法第9-11页
    1.2 茎秆物理性状与倒伏指数第11-12页
        1.2.1 株高与倒伏的关系第11页
        1.2.2 茎秆形态特征与倒伏的关系第11-12页
    1.3 茎秆解剖结构与倒伏的关系第12-13页
    1.4 氮肥与产量第13页
    1.5 氮肥与倒伏第13-15页
2. 引言第15-16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3.1 供试品种与田间基本情况第16页
        3.1.1 供试品种第16页
        3.1.2 供试试验田基本情况第16页
    3.2 试验设计第16页
    3.3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16-18页
        3.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16页
        3.3.2 倒伏指数及其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6-17页
        3.3.3 相关指标计算第17-18页
    3.4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第18-1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9-55页
    4.1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单株倒伏指数及相关力学指标第19-21页
    4.2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单茎的各个节间的倒伏指数及其与单株倒伏指数的相互关系第21-28页
        4.2.1 单茎各个节间的倒伏指数第21-23页
        4.2.2 单茎的各个节间的倒伏指数方差分析的F值第23页
        4.2.3 单茎的各个节间的倒伏指数的力学指标第23-27页
        4.2.4 单茎倒伏指数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分析第27-28页
    4.3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茎秆物理性状与单株和单茎各节间倒伏指数的关系第28-42页
        4.3.1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节间配置第28-29页
        4.3.2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重心高度第29页
        4.3.3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茎粗第29-32页
        4.3.4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壁厚第32-33页
        4.3.5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横截面积第33-35页
        4.3.6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空腔面积第35-36页
        4.3.7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茎秆含水量第36-38页
        4.3.8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单位长度干重第38-39页
        4.3.9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各个节间秆型指数第39-40页
        4.3.10 单株倒伏和单茎各节间倒伏指数与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第40-42页
    4.4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单茎的各个节间维管束结构第42-51页
        4.4.1 不同氮素水平下的维管束的变化第42-46页
        4.4.2 单株倒伏指数与单茎各节间倒伏指数与大、小维管束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第46-48页
        4.4.3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各个节间茎秆解剖结构第48-51页
    4.5 不同氮肥水平对不同产量梯度的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51-55页
        4.5.1 不同氮肥水平下各品种的实际产量第51页
        4.5.2 不同氮肥水平下各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第51-53页
        4.5.3 倒伏指数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第53-54页
        4.5.4 维管束数目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第54-55页
5. 讨论与结论第55-59页
    5.1 倒伏指数测定方法的评定第55页
    5.2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茎秆力学特征第55页
    5.3 不同产量潜力超级杂交稻倒伏指数与茎秆形态特征第55-56页
    5.4 抗倒伏能力与茎秆解剖结构第56页
    5.5 倒伏与超高产第56-57页
    5.6 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ABSTRACT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aRSR1转录因子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玉米侧生器官分化基因ZmLBD16转化拟南芥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