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转化体叠加的转基因棉花cry1Ac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0页
    1.1 转基因作物发展概况第12-14页
        1.1.1 全球转基因作物研发、种植情况第12-13页
        1.1.2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发、种植情况第13页
        1.1.3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讨论及风险评估第13-14页
    1.2 转基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常见外源蛋白检测技术第14-15页
        1.2.2 常见外源核酸检测技术第15-16页
    1.3 外源基因蛋白表达及转录研究第16-18页
        1.3.1 转基因棉花外源蛋白表达研究第16页
        1.3.2 转基因玉米外源蛋白表达第16-17页
        1.3.3 转基因水稻外源蛋白表达第17页
        1.3.4 复合转基因表达与转录研究第17-18页
    1.4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18-20页
        1.4.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页
        1.4.3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保铃棉中 7S非功能插入检测方法建立及运用第20-2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2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第21页
        2.1.3 样品制备及基因组DNA提取第21页
        2.1.4 7S非功能插入序列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1-22页
        2.1.5 7S非功能插入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第22-23页
        2.1.6 我国转基因棉花种子中 7S非功能插入序列的检测第23页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2.2.1 7S非功能插入序列定性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测试第23-24页
        2.2.2 我国棉花种子中 7S非功能插入的定性检测分析第24-25页
        2.2.3 7S非功能插入序列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制备第25页
        2.2.4 我国棉花种子中 7S非功能插入片段的定量检测第25-26页
    2.3 讨论与分析第26-28页
第三章 复合转基因棉花CRY1AC蛋白表达分析第28-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28页
        3.1.2 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第28-29页
        3.1.3 田间设计第29页
        3.1.4 核酸鉴定第29页
        3.1.5 Cry1Ac外源蛋白检测第29-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3.2.1 检测方法测试第31页
        3.2.2 身份特征鉴定第31-32页
        3.2.3 Cry1Ac蛋白测定第32-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第四章 复合转基因棉花CRY1AC基因转录分析第36-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4.1.1 棉花材料第36页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36页
        4.1.3 实验设计及采样处理第36页
        4.1.4 总RAN提取第36-37页
        4.1.5 cDNA第一链合成第37页
        4.1.6 引物设计及优化第37-38页
        4.1.7 荧光定量分析第38页
        4.1.8 数据处理第38-3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9-41页
        4.2.1 材料鉴定及RNA提取第39页
        4.2.2 荧光定量引物测试第39-40页
        4.2.3 荧光定量标准曲线构建第40-41页
        4.2.4 转录分析第41页
    4.3 讨论与分析第41-43页
第五章 复合转基因棉花CRY1A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第43-5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3-47页
        5.1.1 棉花材料第43页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第43-44页
        5.1.3 基因组DNA提取第44页
        5.1.4 亚硫酸盐转化第44页
        5.1.5 目标启动子PCR扩增第44-45页
        5.1.6 克隆测序第45-46页
        5.1.7 数据处理第46-4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7-51页
        5.2.1 DNA提取及PCR扩增鉴定第47页
        5.2.2 甲基化PCR第47-48页
        5.2.3 DNA甲基化水平测序分析第48-50页
        5.2.4 复合转基因 35S启动子CpG区域分析第50-51页
    5.3 讨论第51-53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解氧对水稻生长和氮素吸收及根际氮素转化的影响
下一篇:棕色棉色素相关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