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土默川平原14个引进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1.1 苜蓿适应性研究现状第12-14页
        1.1.1 苜蓿抗寒性能的研究第13页
        1.1.2 苜蓿抗寒性与秋眠性关系的研究第13-14页
        1.1.3 苜蓿抗寒性与生理生化研究第14页
    1.2 苜蓿生产力与产量构成要素第14-15页
        1.2.1 苜蓿生产力研究第14-15页
        1.2.2 苜蓿产量构成要素研究第15页
    1.3 苜蓿营养品质研究第15-16页
    1.4 苜蓿遗传多样的性研究现状第16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8页
    2.2 试验材料和试验设计第18-20页
    2.3 试验方法与测定指标第20-23页
        2.3.1 田间管理及苗期观察第20页
        2.3.2 抗寒性及秋眠级的测定方法第20页
        2.3.3 生产力测定方法第20-21页
        2.3.4 产量构成要素测定方法第21页
        2.3.5 营养品质测定方法第21-22页
        2.3.6 遗传多样性测定方法第22-23页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3-24页
第三章 不同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第24-32页
    3.1 不同苜蓿品种越冬率及秋季根部可溶性糖的变化第24-25页
    3.2 不同苜蓿品种秋眠级比较第25-26页
    3.3 不同苜蓿品种抗寒能力比较第26-28页
    3.4 秋季苜蓿分枝数、返青前后根颈收缩特性及根颈入土深度关系第28-30页
    3.5 讨论第30-32页
第四章 不同苜蓿品种产量比较第32-43页
    4.1 不同苜蓿品种产量构成要素研究第32-33页
    4.2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速度第33-37页
        4.2.1 不同苜蓿品种播种当年生长速度第33-36页
        4.2.2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第二年生长速度第36-37页
    4.3 不同苜蓿品种产量第37-42页
        4.3.1 不同苜蓿品种播种当年产量第37-38页
        4.3.2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第二年产量第38-41页
        4.3.3 每茬株高、茎粗与产量的关系第41页
        4.3.4 不同苜蓿品种产量性状综合分析第41-42页
    4.4 讨论第42-43页
第五章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品质比较第43-52页
    5.1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品质比较第43-49页
        5.1.1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第一年营养品质研究第43-45页
        5.1.2 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第二年营养品质研究第45-48页
        5.1.3 不同苜蓿品种营养品质综合分析第48-49页
    5.2 越冬率、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综合分析第49-50页
    5.3 讨论第50-52页
第六章 不同苜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第52-58页
    6.1 不同苜蓿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第52-54页
    6.2 不同苜蓿品种的群体结构分析第54-57页
    6.3 讨论第57-58页
第七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历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花苜蓿赤霉素受体基因MsGID1b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下一篇:茶树萜类前体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